毕克伟 | 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群像

2023年9月20日,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历史与中国研究荣休教授Paul G. Pickowicz(毕克伟)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群像”(Women in Chinese Silent Cinema)的讲座。本次讲座为燕京学堂2023—2024年必修课“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燕京学堂副院长Brent Haas主持。

采访札记

讲座前,我们采访了毕克伟教授。他首先谈及中国默片的民族与时代特质。毕克伟教授谈道,中国默片兴起于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社会背景下,在20世纪20—30年代经历了迅猛发展,并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当时产生了一种典型的电影类别——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这类电影通过讲述个人的故事来反映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议题。当时的人们开始在日常生活中追求现代性,但对于“现代性是什么”“应该怎样体现现代性”等问题仍存在着诸多争论。比如,现代社会中男女应该以怎样的关系存在、现代婚姻应该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等,就成了社会中热议的问题,也是很多电影直面的话题。年轻男女在婚姻方面所做出的尝试和探索、所经历的挣扎和痛苦,都被搬上荧幕。因此,中国默片不仅具有娱乐性,也具有非常强的斗争性。

接着,毕克伟教授提到由吴永刚导演、阮玲玉主演的中国著名默片《神女》。他指出这是一部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优秀电影,并鼓励同学们去观看原片。在这部电影中,阮玲玉扮演了一个妓女的形象,而这部电影的片名却是“神女”,导演以此让观众心里产生一种矛盾感。在影片中,女主人公虽然操着“肮脏”的职业,却展现出正直、刚烈的性格。她倾其一切保护自己的儿子,竭尽全力让他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而电影中出现的恶霸——一个中产阶级男性,却极尽其丑恶嘴脸。这部电影通过角色反转的手法,让观众反思社会问题。

最后,毕克伟教授谈到自己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经历。在他读研究生时,没有机会到中国学习,因此那时他更侧重于思想史的学习。从20世纪70年代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时起,便进行了大量的田野研究,并通过拍摄纪录片展示各种社会议题,从而获得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毕克伟教授希望同学们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只拘泥于单一的研究方法。除了用阅读文献、查阅资料等方法,还要多加实践。他强调语言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走出去”,到城市的大街小巷去寻找与人交流的机会,尤其是要倾听普通人、“草根”的声音。

    

讲座回眸

本次讲座中,毕克伟教授探讨了20世纪20—30年代中国默片中的女性形象。

毕克伟教授首先指出,民族寓言是中国早期默片的主要形式——影片中经常出现的家庭危机情节,其实是现实中民族生存危机的隐喻;主角的生存困境,则指涉了面对迅猛的现代化转型时,个体的挣扎与困境。有趣的是,女性常常在这些在民族寓言式的电影里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也多被塑造成正面的、引起观众共鸣的形象。同时,在这些影片中,性和暴力是两大主题,贯穿主角故事的始终。毕克伟教授紧接着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在中国无声电影这个男性为主导的行业里,女性会被放置于民族寓言的中心?为什么性与暴力会成为中国早期默片的重要议题?

毕克伟教授接下来为同学们放映了《新女性》《体育皇后》《小玩意》等拍摄于20世纪20—30年代的经典电影的多个片段。围绕着11个关键词——好奇、时髦、谎言、阶级、性侵、卖淫、诱惑、规训、爱国、反抗和疯癫,这些片段展现了中国城市女性的生活如何被兴起的全球现代化所型塑、改变,又如何受到国家话语体系的召唤、规训。

毕克伟教授最后对影片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讲座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首先,在由父权制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女性在某些程度上获得的自由和解放比男性更多,也体现为更大胆、强势、有活力、有主体意识的荧幕形象。相比之下,男性可能因父权制的式微而失去其曾经带来的特权,也因此显得更加保守、谨慎且缺乏安全感。其次,商业因素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阮玲玉、黎莉莉等知名影星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吸引许多中产阶级观众,获得更高票房。第三,这些男性导演和编剧通过女性主角来完成“羞辱的政治”(politics of shaming)——荧幕中强大的女人和软弱的男人形成鲜明的反差,迫使荧幕前的男性观众反思现状,“男人雄起”,重新确认他们的男性地位。

师生互动

Q:这些电影中有些非常前卫,为什么他们比当时社会其他行业的人要前卫得多,也比后来的电影人要前卫得多?

A:我认为这些电影制作者的创作模式是将有争议的问题摆在台面上,而不会用 "这是你应该接受的结论"。比如现代婚姻。什么是现代婚姻?每个人都想知道,但没人知道它是什么,所以制片人并没有说 "我们来告诉你什么是现代婚姻",而是把它抛出来,告诉观众,这是人们正在谈论的事情,以及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即使研究今天的中国社会,如果想寻找一个万能的答案来解释一切,你永远也找不到。它像一个光谱,总是有些人相信这个,有些人又相信那个。

Q:您今天展示的这些电影,以及更广泛的中国无声电影,在今天的中国电影史中处于什么位置,以及在当下中国的普及性又如何?

A:这是一份辉煌的遗产,但我很遗憾地说,中国的年轻人对这一遗产知之甚少。举个例子,2019年时,我受到了中国一所顶尖电影学院的邀请,用中文做了一个相关主题的演讲,台下的年轻人们都瞠目结舌。多年前,获取途径是个大问题,你没有机会接触到这些录像带。现在,我今天给你们看的电影的片段,几乎每部都可以在网上找到。你只需搜索 "中国经典电影",就能获得一大堆可以看的资源,有人甚至还添加了英文字幕,因此很适合教学用途。我强烈建议大家,如果你真的想去钻研,就去看看这些片子。

采访/文字:李独怡

讲座内容整理:陈荃新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