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院长参加中国美术馆艺术沙龙并发言

2024年7月30日,《法自心源——严德晖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文化和旅游部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共展出40余件严德晖的作品。这些作品由严德晖之女严茉莉捐赠给国家,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本次展览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严德晖个人展览。展览同期,中国美术馆举办“法自心源——严德晖艺术展”艺术沙龙。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应邀出席并发言。

参加沙龙的其他嘉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前驻法大使赵进军、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原系主任曹春生、前驻法参赞钱卫、严德晖之女严茉莉,以及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展览部主任邵晓峰、收藏部主任赵辉等。活动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晴主持。

董强院长认为,严德晖的艺术历程,再一次催发我们去思考中国艺术家在跟西方接触之后,对中国文化的反思,以及中西融合的尝试,对于中西方文明互鉴,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以下是董强院长的发言全文。


首先,非常感谢吴为山馆长的邀请!中国美术馆有许多我的好朋友,成了我在中国学习艺术——无论是周末,还是带着学生、朋友——并了解中国最新的、最有世界眼光的展览的重要场所。今天现场见到了各位好朋友,尤其是吴馆长本人,赵大使、钱参赞和美术馆的其他很多朋友,特别是见到从法国远道而来的严茉莉女士,我感到非常高兴。

今年5月份,我有幸在总书记访法的时候,参加了爱丽舍宫的国宴。我在那里遇到了我的好朋友易凯先生,他是法国塞努奇博物馆的馆长,法国名字叫Eric Lefèvre,他早年在北大学过中文。他请我第二天就去塞努奇,因为由于疫情我很久没有去了。我还请他参加一个国际论坛,请他讲20世纪中法之间在艺术上的交流,尤其是以塞努奇博物馆为例。他当时就提到了严德晖先生,所以我特别高兴,可以说在这个展览之前已经知道了严先生。

当时我其实很纳闷:我在法国生活这么多年,基本上中国艺术家我都知道,但严先生我却不了解!后来我就查了一些最基本的资料,发现原来严先生1987年就去世了,而我1987年才从北大法语系本科毕业,等到我开始进入一点法国文艺界的时候,严先生已经去世了,所以没有赶上。但尽管如此,易凯馆长当时跟我讲到了他,他上世纪50年代在塞努奇做过展览,作品后来在21世纪初还被塞努奇博物馆收藏了,我想这是严先生在整个艺术家生涯中很重要的事情。某种程度上,这是他对中国的某种回归,因为塞努奇博物馆是以收藏亚洲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出名的。

今天既然是一个研讨会,我简单花几分钟时间,把我对严先生艺术的感觉和我自己的一些看法讲一下。对于欣赏他的作品,或者说怎么定位他的作品,完全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几句。

他的作品,我可以用16个字来概括:首先是学院奠基,第二是文化滋养,第三是工匠精神,第四是世界眼光。我觉得这16个字能够概括我对严先生作品的理解。

第一,学院奠基。从严德晖先生在法国学习的过程,可以看出他的学院基础是非常扎实的。他当时是刘海粟推荐,去了法国最好的美院,直接找了当时著名的雕塑家布夏尔(Bouchard)。后来布夏尔因为其他的原因,出了点事,就跟了索比克(Saupique)。而且,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看到他去了巴黎一些最重要的美术机构,比方说大茅屋(la Grande Chaumière),等等。他进入了几个重要的法国艺术圈子。滑田友、潘玉良等人都是他的好朋友。所以他是在一种真正的学院氛围中培养出来的。他跟滑田友和潘玉良相比,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高,是因为种种的历史原因和个人原因。但他坚实的学院基础,造成了他如刚才曹先生所说的基本功极其扎实,整个艺术创作都站得住,无论是一个多小的雕塑,无论是人体、还是其他的表现。我本人不是专业的艺术评论家,所以我看作品有两个特别随性的标准,一个标准是我一进一个展厅,看到一些作品以后转身就出来了;还有一个标准,是我进去以后,每件作品都细看,还拍一张照。一个画展,我一进去就出来了,那这个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有的进去以后,我想把所有的作品都拍下来,回去好好琢磨。严先生的作品,就是我进展厅以后,每件作品都想拍摄下来好好琢磨的。我还要顺便夸一句我们的策展。这次的布展我觉得非常讲究,是极高的水平,从每个角度都能欣赏到每件作品最亮的亮点,灯光有时候还可以让我们欣赏雕塑在地上的倒影,或者墙上的倒影。我觉得这个感觉特别好。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文化滋养。严先生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特别喜欢文学,同时有民俗的滋养,大家从他的生平中就可以看出来,最早是黄杨木雕的雕刻。这个滋养我觉得是了不起的。他到了法国以后,学习到了经典的学院派之后,一直都不忘记身上中国文化的东西。他非常好学,在法国还学中国的文化,跟法国的文化一起学。他甚至要跟法国当时最有名的汉学家伯希和写博士论文,只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没能做成,但能看出他真的是想融入法国文化,而且用文化来滋养他的作品,并且不断反思自己的文化,无论是林黛玉,还是孔子,这些雕像可以看出他对自己中国文化的热爱和了解。他真正作为一个雕塑家、艺术家沉浸到了文学中,可以说从中国的民间、民俗文化中得到了极大的滋养,后者包括渔夫、济公、关公这样的作品。

第三,工匠精神。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严先生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他在我们心目中的学院派艺术家和其他的民间工匠之间,可以说保持了一种极好的平衡。实际上他两点都非常强,他的很多作品一看就是学院打底、奠基,典型的法国美院培养出来的,另外很多作品则可以看出中国的文化滋养,但他将其上升到了一种工匠精神,每一件作品都投入了自己作为一个匠人般的精细。很多人因为进入了学院以后,或者是一下子想进入创新,追随现、当代,就把这方面缺失掉了。我觉得他非常珍贵地保持了自己的工匠精神。

第四,世界眼光。你看他的作品很了不起的一点是,里面非常注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题材。这也跟法国当时学院的教育有关,他非常注重做非洲的裸女和吉普赛女郎这样的其他国家的雕像,当然包括对法国人的雕塑,因为毕竟法国人也是跟中国人不同的外国人。他无论是在巴黎,还是在法国其他的地方,心中都有作为一个雕塑家如何去观察这个世界这样一种情怀。法国当时的雕塑,跟民俗学和人类学的发展密切相关,比方说,非洲的面具就直接影响了毕加索现代艺术的发展。你可以想象,当时巴黎作为世界艺术之都,在举办了世界博览会的氛围之下,可以有各种机会看到来自全球的艺术风格、生活方式和人作为一个存在的多样性与共性。这样的一种意识,在严先生身上体现得非常好。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这十六个字:学院奠基,文化滋养,工匠精神,世界眼光。

最后,如果要最简单地说,我觉得在他身上有一种真诚、恬静和温情。他的每一个雕塑都展示了一种真诚,而且他以最静得下心来的方式进行创作,创作中又饱含了温情,无论是家人还是陌生人,但家人的雕像尤其出色。吴馆长用了“法自心源”这四个字,作为展览的题目,非常到位。

严德晖先生出生于浙江的永嘉,我就用跟永嘉相关的最有名的历史名人,“永嘉太守”谢灵运的两句诗做结:“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今天,多亏了严茉莉女士和其他家人的慷慨,在中国美术馆,这位忘归的游子终于回到了中国!请允许我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中国美术馆和严茉莉女士以及严先生的其他家人,从此以后,我们中国的观众将有机会更好欣赏严先生的作品,更好地体味诸位刚才提到的整整这一代艺术家的艺术历程和他们的艺术成果。


严德晖(1908—1987)是20世纪重要的留法中国雕塑家。他早年拜师黄杨木雕名家朱子常,1927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雕塑系,师从江小鹣教授。自上海美专毕业后,他被校长刘海粟聘为木雕教授留校任教。1938年,严德晖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成为雕塑家亨利·布夏尔(Henri Bouchard)的学生,后定居法国巴黎。严德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特点,将留法习来的理性方法、现代主义观念与中国传统技艺、文人意趣相结合,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据悉,展览呈现在中国美术馆一层6、10号厅,6号厅展出至8月10日、10号厅展出至8月14日(周一闭馆)。

文字:郭一兰

部分图片:中国美术馆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