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上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兰亭读书社在静园三号院二层举办了本学期第二场读书会。
本次读书会的领读人是来自台湾的北京大学在读博士许家瑜。许家瑜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师从王博老师,研究方向为道德哲学与美学、先秦哲学思想 。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为重思儒家“亲亲之道”,即从《论语》和《孟子》中有关亲人触犯法律的伦理困境选段,思考儒家的价值判断及其对中国法律建构的深远影响。许家瑜对研读文本作了相关背景介绍,然后带领同学们用中英文诵读,大家在韵律中逐渐感受到中国经典的魅力所在 。
接下来许家瑜带领大家深入文本,一起分析了孟子的两难选择、儒家的家庭观念基础、儒家与法家的法律观念差异、儒家内部伦理等级的时代发展等话题。随后,大家还就法哲学的西方基督教传统、西方政治哲学家与儒家的观念比较等展开了讨论 。
经典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常读常新之物,不同国家文明的经典有其伟大心灵与精深思想的会通之处。维彼秋阳,照我哲想,本次读书会除了有来自燕京学堂的中国、韩国、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同学参与外,还吸引了北京大学其他院系的中外学生。
《论语·子路篇》中“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与《孟子·尽心上》中“舜为天子,瞽瞍杀人,窃负而逃,乐而忘天下”的相关选段是孔孟关于亲情伦理与法律秩序关系的辩证思索, 从中反映了早期儒家家庭观念作为建构社会秩序根基的基本态度,对中国人思维观念及法律的建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兰亭读书社此次“亲亲之道”读书会对于成员们了解中国传统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兰亭读书社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兰亭读书社于2016年9月由六位燕京学子(Sam Hall, 澳大利亚;胡晓艺, 中国;刘若曦, 中国 ; 马莹祎, 中国; Harry Moore, 英国;张智恩, 新加坡)共同发起成立,旨在利用燕京学堂平台,通过读书会的形式,增进国际学生对中国传统经典与文化的兴趣与理解,促进产生对中国的情感认同;并提供不同国家文明的经典介绍与共同研读的机会,促进跨文化互通。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意向成为中国或其他国家经典读物的领读人,或是有其他与兰亭读书社及其活动相关的疑问,请联系xiaoyi_hu@pku.edu.cn(胡晓艺) , 1601215183@pku.edu.cn(张智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