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6年开学典礼在北京大学办公楼礼堂举行。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外交部前副部长何亚非,燕京学堂特聘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比较文学与翻译讲座教授张隆溪,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朱善璐,北京大学副校长李岩松,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出席了开学典礼。来自加拿大、丹麦、西班牙、法国、墨西哥、新加坡、瑞士等十余个国家的使馆代表也应邀出席。2015级部分学生也参加了开学典礼。典礼由燕京学堂副院长John Holden主持。
今年,燕京学堂招收了来自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的124名青年学子。其中,103名国际及港澳台学生来自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世界一流高校,21名大陆学生来自北京大学等13所国内知名高校。他们将围绕政治与国际关系、经济与管理、法律与社会、哲学与宗教、文学与文化、历史与考古六个方向,在燕京学堂进行中国学硕士项目的学习。
开学典礼在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优美的歌声中开始。燕京学堂2016级新生、来自以色列的Miriam Shlimak与几位同学一起演唱了北京大学版《南山南》。
朱善璐书记首先代表北大师生对燕京学堂2016级新生表示了欢迎。朱书记说道,北京大学和中华民族的命运一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北大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新一届的燕京学子来自全球众多优秀高校,使北大能够更加融汇东西方文明与文化,以更广阔的视角总结、汲取多方经验,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及中国梦的实现。他寄语中外新生将优秀的文化与思想带到北大,互相碰撞交流,以国际的眼光,以“天下己任”的胸怀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方军副司长随后发言。他希望新一届燕京学子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多做关于中国的比较研究,充分利用学堂优质的资源,以更深入、更多元的视角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揭开中国的“神秘面纱”。
刘京辉秘书长在发言中表示,学生们选择了北大,选择了燕京学堂,是一个智慧的决定,她为此感到十分自豪。希望来到燕京学堂的学生能够抓住这个宝贵的机会,广交中外朋友,在学习的同时,感受中国的飞速发展以及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她祝愿所有学生能在跨文化的背景下,收获累累硕果。
随后,何亚非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何教授说道,燕京学堂为学生们提供了解中国、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平台。目前,全球化进程方兴未艾,多元文化并行共生,国际形势充满了挑战。在此背景下,世界青年学子应加强彼此的沟通,了解不同文化的思考方式和不同民族的文化DNA,从多国文化的交融中取长补短,成为跨文化的青年领导者,为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何教授发言结束后,几位学生代表向在座的老师们献上鲜花,表达对老师们教师节的祝福。接着,袁明院长发表讲话。袁教授首先对张隆溪教授、吕植教授等燕京学堂授课教师的辛勤付出与杰出贡献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她动情地说道,50余年前自己入学时还不曾见过留学生的身影,而如今,许多国际新鲜血液融入我们,令人“万分激动”。
袁教授还邀请了三位燕京学子在台上进行友好互动。2016级印度学子Sudarshana Chanda,2015级美国学子Cody Abbey和中国学子陈祺祺上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Sudarshana Chanda说道:“燕京学堂的学生虽然来自不同的国家和文化背景,但我们都能够相互理解和支持。我想,人类的本性是相通的,共通的本性化解了文化的差异,让燕京学堂成为了一个温暖、包容的共同群体。这让我十分感动。”
Cody Abbey分享了他的感悟。“燕京学子究竟代表了什么,又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每个人千差万别,却因为同一个身份汇聚一堂,共同定义“燕京学子”的价值,携手书写燕京学堂的华章。
陈祺祺也讲述了她的故事。燕京学堂的经历让她借助外国友人的视角更加深入地探寻真实的中国。对于中国研究的相关问题,陈祺祺鼓励新生们勇于交流、分享,在燕京学堂“寻找到自己的答案”。
高雅古朴的礼堂中,一阵书声清朗而响亮。全场燕京学子站立起身,一齐朗读着中国唐诗《登鹳雀楼》。袁教授向现场学生讲解了王之涣此诗的含义。取“更上一层楼”之意,对全体青年学子表示激励和劝勉。开学典礼在全场同学的齐声朗诵中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