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线上答辩会顺利举行

近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了2020届秋季学期论文答辩会,来自2017级、2018级和2019级的共计七名学生对个人硕士学位论文进行了汇报,介绍其写作背景、选题意义与论文创新点等。

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身在海外的学生们不能来到答辩现场,学堂根据不同国家、时区和专业的学生制定了详细的线上答辩工作方案,提前做好英文论文查重工作,拟定了线上答辩流程,并对答辩秘书进行培训,与全体答辩委员进行细致的流程和时间确认,提前连线不同时区的学生进行设备与网络测试。学堂试图通过一对一的指导保证学生熟悉线上答辩的技术操作,保障线上答辩不因网络与空间的距离而影响答辩效果。

参与答辩的学生、答辩委员、答辩秘书和学堂工作人员共聚云端,来自北大八个院系与校外两个单位的哲学、法学、经济学、历史学学科的答辩委员们,以高度负责的治学态度,严格按照北京大学不同学科的学术规范,对提交答辩的论文进行严格审查,并对学生们的文献、论证过程、结论进行了评议与严谨的问答,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并就相关问题给出了建设性修改建议。

同学们在线上听取委员会老师们的询问后,清晰地给予回答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设想。经过答辩委员会评议与无记名投票表决,同意七名学生通过答辩。

中国学硕士着重以问题为导向,是北大在人文、社科领域跨学科培养的创新,培养过程中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试图在多元文明中,开展对当代中国与世界的社会和文化等问题的探索和研究,通过中国议题的研究讨论当下世界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新兴科技、信息安全、人本主义、文明互鉴与共存等逐渐成为世界关注的议题,学生们的论文选题也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深入探索。来自不同国家、专业方向的同学们,试图用跨学科的角度、用他者与自我相结合的方式,重新审视当下的中国与世界。

跨境数据传输监管的中国贡献

在疫情中,2018级中国学(法律与社会)的Noah Gitta(美国)的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充满艰辛,他克服所处环境与心理的各种障碍,在论文导师法学院杨明教授不断的鼓励和专业指导下,最终顺利地完成论文撰写。

Noah选择讨论时下热门的网络安全话题,深度解读了《中国网络安全法》中的数据本地化要求,对中国网络安全立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并与欧盟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做比较研究,分析得出了中国对跨境数据传输监管国际共识的具有潜在贡献。

电子支付的中国经验

2019级中国学(经济与管理)的Juan Gabriel Delgado Montes(玻利维亚),在论文导师光华管理学院刘晓蕾教授的指导下,通过对比中国和墨西哥两国的电子支付系统,总结影响电子支付系统发展的因素,为墨西哥的全国性电子支付平台Cobro Digital(CoDi)及其他新兴市场电子支付生态的发展提出建议。在当前中国第三方电子支付系统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经验能否推广并帮助世界范围内更多的国家,答辩委员认为Juan的选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中国法律行业及国际化提升方案

2017级中国学(经济与管理)的Caroline Zhang(美国)将她在学堂所学的经济理论、数字经济与其兴趣相结合,以数字化法律技术作为切入点,在论文导师光华管理学院林菀娟教授的指导下,讨论了传统法律服务业领域与创新科技合作的可能性,通过对中美该领域的一手研究数据和应用案例进行对比分析,阐述了中国法律制度较西方的制度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观点,也提出了新兴技术若能与法律实务有机结合建立另类法律服务市场,将会更好地满足中国民众与企业的法律诉求,提升中国法律行业服务的国际化水平,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其分析角度新颖。

20世纪初的海外华人

2018级中国学(历史与考古)的Michael Collins(美国)选择20世纪初中国的无政府主义思潮作为研究对象,在论文导师历史学系王奇生教授的指导下,在现有中国学者对中文文献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其中英双语优势,查阅大量20世纪初的报刊、信件、档案资料。

Michael坚持用中文进行论文写作,在线上与王老师不断沟通,在多次修改后,从中国与东亚、中国与欧美的关系等角度,重新阐述20世纪初全球无政府主义运动里的中国角色。论文通过翔实的数据论证了中国并不是如传统叙述的那样,只是欧洲无政府主义思潮的接受者,而是思想的改造者和输出者,指出了中国无政府主义者与世界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其论文是既往研究较少关注的内容,有创新意义。

礼,家,国

2019级中国学(哲学与宗教)的James Hudson Brown-Kinsella(美国)在论文导师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Roger Thomas Ames的指导下,通过对经典文本《论语·为政第三》的注释研读,从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这条主线展开论文,通过在“礼”一词中捕捉到的、在人们的角色和关系中常用的礼节所促进的礼仪,如何将公众情绪引导到社会活动中,并进一步考虑到“家庭”与社会和政治秩序基础的同构关系,挑战了黑格尔对儒家治国思想“民有耻且格”的表述,提出“礼”是引导人们将自身和“情”融于“他我交融”的社会和价值观。

论文进一步通过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不同国家流行的具体案例,分析了在以中国和其他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依靠当地社区普遍存在的家庭情感,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的故事。

疫情当前,远在海外的毕业生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正是因为各位导师牺牲个人时间,及时响应学生学习需求,以及学生们坚定的进步意志,最终克服了重重阻碍,坚持完成论文并顺利通过了本次答辩。

谈及未来,有人已定下了明确的工作方向,有人或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无论今后同学们在世界哪个地方发光发热,都祝愿他们前程似锦,一往无前。

图文:陈倩豫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