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6级外国留学生 “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招生简章

一、关于“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

“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以下简称“卓越奖”)系中国教育部设立的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优秀综合素质、卓越领导能力和跨文化背景的全球治理人才。

1.奖学金资助内容:全额奖学金

2.资助期限:卓越奖”的资助期限为一年,即第一学年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完成全日制基础课程学习、考察研究工作,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准备工作;第二学年回国继续工作的同时完成学位论文,并按学校要求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二、关于中国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项目

根据教育部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关规定和《北京大学 2026 年外国留学生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燕京学堂采用“申请-考核”选拔方式招收外国留学生(以下简称留学生)攻读中国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燕京学堂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依托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推动中国问题交叉学科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顶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项目招收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学生,他们将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拓和创新,探索中国及其在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的作用。

燕京学堂的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为英语授课硕士项目,学制两年(1+1),项目下设六个专业方向,提供一系列与中国议题相关的人文、社科领域的跨学科课程。学生们将选择其中一个专业方向,在导师指导下灵活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路径,并参与丰富的课外活动。学堂采用住宿学院模式,不仅提供了跨文化学习和学术交流的绝佳环境,同时也为学生的个人及职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平台。

1.培养方案

燕京学堂要求所有学生第一学年必须住校。学生应完成燕京学堂和北京大学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在修满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后,获得中国学硕士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专业必修课程包括转型中的中国、实地调研、中国专题系列讲座、学术写作和汉语必修课。

2.专业方向设置

—· 中国学(哲学与宗教)

—· 中国学(经济与管理)

—· 中国学(法律与社会)

—· 中国学(政治与国际关系)

—· 中国学(文学与文化)

—· 中国学(历史与考古)

三、申请办法与流程

      申请人须分别完成两项网上申请:

1.燕京学堂: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12月1日上午9:00

2.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6年3月31日23:59

重要前提:申请人必须确保在申报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已获得北京大学出具的预录取通知书。


申请资格

申请者应具备以下条件:

·非中国籍公民,持有效外国护照。

o对于中国大陆(内地)、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居民移民并获得外国国籍后作为外国留学生申请者,应于2020年4月30日之前持有有效的外国护照或国籍证明文件,并拥有已注销中国国籍的证明。

o注:申请人具有外国籍的同时是否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以中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国籍认定结论为准。如在申请、录取及入学后被认定具有中国国籍的,将取消申请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年龄不超过45周岁,身心健康,品行端正,无违法犯罪记录,愿意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

·应具有中国教育部认可院校所授予的学士或以上学位、不限专业;当前学位取得证书时间不晚于2026年8月31日;

·须为以下四类人员之一,并在该职位连续就职三年及以上:

(1)所在国政府部门处级(或相应级别)及以上的公职人员;

(2)机构和企业等单位高级管理人员;

(3)高校和科研机构行政管理人员;

(4)有国际组织任职或实习相关经历人员。

·获得北京大学出具的预录取通知书,须包含个人信息、入学时间、专业信息等高校注册必须的信息,不得包含已获得或承诺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内容;

·入学的第一年全日制脱产学习;

·具有与所申请项目相关专业学习或工作背景者优先;

·学习成绩优秀;

·对交叉学科感兴趣,对有关中国议题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

·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领导力潜能;

·英语成绩分数需满足:

o雅思 (Academic):总分不低于7.0分

o托福 (iBT):总分不低于100分

o剑桥英语证书 (Advanced):总分不低于185分

o注:留学生作为英语母语者,或是毕业于全英文授课项目(本科或以上学历),可免除提交英语成绩。

申请材料

所有申请人在燕京学堂在线申请平台注册后须在线提交以下英文材料:

·申请表(在线填写);

·个人陈述(750字以内);

·研究兴趣陈述(1500词以内,不包括引用文献);

·个人简历(不超过两页);

·在校成绩单:

o燕京学堂仅接受官方成绩单。所有预录取的候选人必须安排所在大学将官方成绩单直接发送至燕京学堂(yca-submissions@pku.edu.cn),或提供经大学认证的成绩单副本。

·学位证书(或在读证明)和学位认证报告:

o所有申请人须提交学位证书或在读证明。学位证书原件的语言应为中文或英文;如果是其他语言的文件,须同时上传原件和中文或英文翻译公证件。

o拟录取名单中的学生须提交本科学历学位认证报告:在国(境)外高校获得学位证书的申请人原则上须提交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位认证报告。在中国内地高校获得学位证书的申请人原则上须提交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的学位认证报告。

§已毕业的申请者原则上须在拟录取前提交学位证书认证报告;

§应届毕业生在申请时须提交预计毕业证明或在学证明原件;拟录取后,在入学前须补交学历学位证明文件,并在入学报到时携带所要求的学位证书原件供学校复核入学资格。

·任职证明或实习证明(应包含申请人个人信息、工作年限、担任职务等信息,需由单位签字盖章);

·两封学术推荐信(推荐人须为申请攻读学位学科相关专家,副教授职称(含)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以上),中英文皆可

·英语水平成绩单:

o雅思和托福英语考试成绩需为入学前两年内有效(请提交2024年9月1日后的考试成绩);目前我们不接受托福 MyBest Scores 成绩、托福iBT Special Home Edition 、雅思Indicator test,雅思Online或雅思 One Skill Retake的考试成绩;

o在你申请报考雅思时,请选择 “Yenching Academy of Peking University” 作为成绩接收方;在你申请报考托福时,请选择燕京学堂的编号C488作为成绩接收方。

·单位开具的证明函,允许申请者在2026年9月1日至2027年7月31日期间于北京脱产全职学习。

四、申请流程

申请人须分别完成两项网上申请:

1.燕京学堂: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5年12月1日上午9:00

2.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截止时间为北京时间2026年3月31日23:59

重要前提:申请人必须确保在申报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时已获得北京大学出具的预录取通知书。

申请人通过初审与复试后,北京大学将于2026年3月底出具预录取通知书。在收到预录取通知书后,申请人须在3月31日前于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申请,并按要求完整提供各项材料(注:本奖学金在系统内的类型为A类,受理机构代码为1563,申报项目为:中国政府来华留学卓越奖学金项目)。


五、奖学金评审及录取

燕京学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申请材料进行考核,通过材料初审的申请人将进行复试。预计复试将于2025年12月底至次年3月中旬进行,国际申请人将通过网络进行远程面试。燕京学堂招生办公室将于面试前一周左右联系复试入选者,安排面试时间。“卓越奖”终审将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直接受理并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和录取决定,结果将于2026年6月公布。

六、注意事项及招生咨询

·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拥有两个及以上学籍。

·申请人在申请阶段填写的护照姓名、国籍、性别、出生日期信息和上传的照片一经确认提交在入学前一律不准修改。

·申请人应及时关注我校及燕京学堂发布、发送的相关文件、通知,因申请人疏忽等个人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其本人承担。

·未尽事宜,按照上级和学校有关政策执行。若有相关新政策、新要求,燕京学堂将及时发布。

·更多信息请见北京大学留学生办公室网站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官网


联系我们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招生办公室

邮箱:yca-admissions@pku.edu.cn

电话:+86-10-62766358

地址:10087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三院116招生办公室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