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以“跨文化交流:聚焦中国、关怀世界”为基本定位,依托北京大学人文、社科领域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推动中国问题交叉学科研究;开设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以顶尖的师资和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培养沟通中国与世界的人才。
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研究生项目为学生提供人文、社科领域一系列和中国问题相关的跨学科课程;在学术导师、论文导师指导下,学生拥有充分的自主权选择学习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开展独立研究。燕京学堂为中国学硕士研究生同学提供全额燕京奖学金(Yenching Scholarship),采用住宿学院模式,全体同学集中住宿,参与丰富的课外培养活动。
在静园四院的教室里,大家围坐成一圈,谢侃侃老师正引领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突破思维的边界。当学生停留在“是什么”的表面描述时,他总能一针见血地追问:“所以呢?”——这句简洁有力的提问,推动大家从现象表层潜入问题本质,在跨文化语境中不断锤炼真正的研究意识。谢侃侃老师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长聘副教授,他在燕京学堂开设的“批判性思维与学术写作”不仅是一门写作课,更是一场思维革命。他融合多国学术传统,构建了一个互助共进的“...
November 12, 2025
2025年11月5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曾毅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推动可持续与普惠性发展” (Global Governance of AI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for All)的讲座。本次讲座为燕京学堂2025—2026年必修课“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七讲,由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主持。采访札记在讲座之前,我们采访了曾毅老师。曾毅老师首先谈及人工智能的未来角色及发展路径。...
November 12, 2025
2025年11月7至9日,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崔钟贤学术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十二届北京论坛成功举办。本届北京论坛共设置13场分论坛、2场专题论坛和2场海外论坛,旨在深入探讨数智技术如何赋能全球治理、社会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共生,视域广泛,紧密回应时代关切,为推动中外文明互鉴互享、共同进步持续作出北京贡献。11月8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与法国中法学院 (Institut Franco-Chinois)共同主办北京论坛—...
November 10, 2025
2025年11月1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和康奈尔大学列文森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在北大静园三院联合主办了题为“在中国研究中国”(Study China IN China) 的研讨会,围绕在地研究的必要性与多元发展路径展开深入交流。燕京学堂院长董强由于在外地出差,未能出席上午的开幕仪式。他于当天专程赶回,参加下午的总结环节并发言。他回顾了在欧美汉学界曾经出现的“从中国内部视角研究中国”的范式转变,提出“在中国研究中国”可以被称为是在此前基础上的又一次范式转变。...
November 10, 2025
随着近些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海外研究中国(study China from afar),成为部分学者选择的一种方法。海外中国研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具有独特的学术和教育价值。但是,中国幅员广大、各地多样,内部的变化发展又日新月异。在地化的中国学习和研究其不可替代性在哪里?如何更好地建设面向中外学子的跨学科、国际化的中国学?为了讨论相关议题,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和康奈尔大学列文森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于2025年11月1日,在北大静园三院联合主办了题为“...
November 7, 2025
2025年11月1日晚,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报告厅内琴声悠扬,全球著名钢琴家、教育家伊夫·亨利(Yves Henry)到访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为现场师生带来一场沉浸式肖邦音乐盛宴。这位集法国文学与艺术军官勋章获得者、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教授、法国诺昂肖邦音乐节主席,波兰国际肖邦协会联合会理事会成员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大师,以演奏加讲解的独特形式,搭建起跨越时空的音乐桥梁。燕京学堂董强院长主持本次活动。他首先代表学堂对亨利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November 5, 2025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