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郎佳子彧来到静园四院,给学堂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面塑文化学习和体验活动。
面塑,在汉代又称面花,距今有着近1300年的历史。最早是作为节日庆典的装饰和礼物存在,到了明清时期,面塑艺术逐渐演变成单独的艺术形式。作为这门古老艺术的年轻传承人,90后“非遗”艺术家郎佳子彧分享了他与面塑艺术的故事。出生于面塑世家的郎佳子彧从小就对面塑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三岁和父亲开始学习,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捏了二十年的“老手艺人”。随着不断地练习,郎佳子彧的技艺一直在提升。16岁被北京市民间艺术家协会破格吸收为准会员,成为了年龄最小的会员。现场郎佳子彧也带来了他创作的部分作品,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了解面塑。
基本情况介绍后,在动手制作环节,同学们开始制作“斗战胜佛”孙悟空形象的面塑作品。同学们在郎佳子彧的教学和指导下,从面团的揉制、身体各部分的组接、辅助刀具的使用等,一步一步地认真操作。沉着冷静的表情、正襟危坐的姿态、威风凛凛的盔甲,小小的面团在手中几经捏、揉、搓,用小工具灵巧地点、切、刻,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斗战胜佛形象便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了。
通过一堂生动有趣的面塑文化学习体验课,同学们对于这项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也从年轻一代手工艺人郎佳子彧的身上,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在数字化、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下,如何从新的视角去看待传统文化与技艺,做好保护和挖掘,并不断开拓与创新,也成为同学们新的思考内容。
文字:黄雪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