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新一代 | 心中有光,以梦翱翔——记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蒲公英中学帮扶系列活动

北大,是长青的北大。百廿以来,北京大学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胸怀,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学子将这里作为他们梦想的起点。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这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学院,汇聚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他们将这里视为为世界点亮一束光、助新一代逐梦者翱翔的舞台。聚焦中国,关怀世界,燕京学子们用赤诚之心与身体力行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用足迹与笑容传递爱心,为中国新一代儿童插上梦想的翅膀。

9N6A4397_副本.jpg


以 行 筑 梦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2017年冬天,北京最冷的时节,冰冻三尺,呵气成霜。大兴区一座由工厂改建的小平房里还没有暖气,门口的“蒲公英中学”牌匾在凛冽的风中显得单薄。四十余位农民工子弟学生们在冰冷的教室里读着书,随着嘴唇的闭启,一阵阵呼出的白色水汽让人心疼。门外有四位肤色各异的年轻人,他们戴着“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字样的围巾,从燕园赶来。本想来进行课程调研的他们发现校园里异常寒冷,当了解到中学目前因经费紧张导致无法供暖的问题后,他们立即决定要帮助孩子们过一个温暖的冬天。


四位同学从蒲公英中学返回后,联系了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同学们,商讨共同开展筹款活动,以帮助蒲公英中学度过短期取暖困难。在解决燃眉之急之外,两个学校的同学们也希望通过进一步的努力与合作,帮助蒲公英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

IMG_2379.JPG


一个月以后,2018年的元旦假期刚刚过去,十四位来自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和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的同学们驱车一个小时,带着更多的爱和真诚再次来到蒲公英中学,和这里的孩子们展开零距离接触。即便供暖费已经交上,但因为环保等原因,这里的宿舍暖气只能限时开放。在教室里,因为人多,室内温度似乎高一些,然而紧闭的门窗,让教室的味道闻起来并不那么愉悦。一旁由某慈善家捐建的洗手间内,水龙头一打开则是刺骨的冰水。


第一次到蒲公英中学的舒梦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道:“凛冽的冬风横行着,校园一角黑黢黢的宿舍房里,放着一张张简陋的铁床,上面铺着一层薄薄的被子。只是站在那里一小会儿已经觉得腿寒。尽管条件艰苦,这里的孩子的脸上却洋溢着简单的快乐。课间碰到我们也会笑着说一声‘老师好’。那一刻,我的心像一个蜡烛突然被点燃。他们的脸上完全看不到被生活磨砺出的阴郁、压抑,反而像一株株盛开的向日葵,即便在寒冷的季节也要面向太阳灿烂地绽放。”就是这样的稚嫩脸庞,深深触动了燕京学子们,他们和蒲公英中学签订了定期探访协定,立志用自己的能力为孩子们提供帮助。

IMG_2287.JPG


以 梦 筑 梦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我们期望给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帮助他们构建人生的意义、培养幸福的品格。”每月至少一次,燕京学子们就会聚集起来,跨越半座北京城,给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上课,陪孩子们一起玩耍,同孩子们一起畅谈梦想和人生。


孩子们的梦想千奇百怪,有的说“我想上天!我想在天上飞!”,有的认真说“我想当飞行员”“当兵”“成为党员,报效国家”。还有的孩子说以后要当一名作家,因为作家可以在作品里反映人生百态,可以告诉人们这个世界的美。孩子的这些梦想被燕京学子们牢牢记在了心中,期待这些梦想可以在大家的呵护和帮助下,获得更多成长的力量。

IMG_2387.JPG


在帮助孩子们的过程中,燕京学子们展现自己的多方特长,为蒲公英中学提供了各种兴趣发展课程,包括艺术课、茶艺课、外语课等等。此外,他们还和蒲公英中学的老师们一起开设动手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他们带着学生们发射由可乐瓶制成的小火箭:发射塔是塑料盒,点火引擎是打气筒。孩子们兴奋地围着“火箭”,在老师的安全提示下准备发射。大家仰着脖子看飞到空中的“火箭”,欢呼雀跃,击掌庆祝。孩子们的笑脸伴随着象征着梦想起航的火箭,那么简单的快乐,却弥足珍贵,映进燕京学子的眼里,也印在他们心头。


尽管在蒲公英学习生活的三年,让原本文化基础普遍薄弱的孩子们在中考中会有质的飞跃,但是他们随父母流动,因户籍原因不能在父母务工的城市读公立高中,所以最终能够顺利考上大学的并不多。进入全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去体会让无数梦想起航的北大校园,对这些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燕京学堂的学子们决定要找一个机会,把孩子们带到北大校园中来,让他们看见自己的无限可能,让世界听到他们微小却有力的声音。

WechatIMG235_副本.jpg


以 心 筑 梦

齐心协力,聚沙成塔


2018年6月2日,燕京学子们发起并在北大成功召开了“希望中的蒲公英:流动儿童的故事和社会发展领导力”论坛,旨在让公众提高对中国3500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认识。蒲公英中学作为北京现存唯一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也是燕京学子的一直以来的心头所系,自然是活动的主人公。当天一早,同学们就早早等候在校门口,欢迎来自蒲公英中学的四十位同学们。从未名湖畔,到教学楼间,燕京学子们耐心又细致地为同学们讲解着北大的历史。第一次来到北大校园的孩子们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蒲公英中学的老师们也表达了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有机会参与这个活动的心愿。


校园之旅结束后便是正式的论坛时间。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教授致开幕辞后,蒲公英中学郭明老师阐明了移民和留守儿童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不同参与者合作努力解决这一被忽视人群的需要,这唤起了更多人对于中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认识和重视。蒲公英中学的同学们也在论坛上用长笛演奏了电影《千与千寻》的主题曲《永远同在》,正如同歌名所言,燕京学子和蒲公英中学孩子们以心相连,执手筑梦,永远同在。


以 爱 筑 梦

圆梦之路,还在继续


2018年9月起,燕京学子联系蒲公英中学展开合作,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校园服务、社区共建、网页设计、教育培训、社会企业建设等领域创立了一批服务项目。燕京学子们走出校园,进行社会调研,设计营销方案,为推广售卖蒲公英中学同学们的创意产品、增加蒲公英中学收益而全力奔跑,最终获得千余元售卖收入。


2018年10月,同学们联合燕京学堂教职工举办了为期十天的爱心竞走活动,通过每日计步比拼募集善款,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有爱相随,最终募集逾五千元善款,并悉数交予校方,专用于改善蒲公英中学的硬件设施和生活条件。2018年11月,20余名燕京学子和教职工们联合开展了趣味运动会的互动募捐活动。学子和教职工们互相挑战,从跳绳、踢毽子、竞速跑,到一字马、转手绢,只要一方挑战成功,另一方就会给蒲公英中学的孩子们募集一笔善款。汗水让这个寒冷的秋天变得温暖,募集到的逾千元资金和活动中彼此的欢笑,把深秋的世界点亮。即使是不擅长甚至是从未接触过的项目,大家仍然拼尽全力努力着,挑战着,不到最后一秒绝不放弃。

从四个人,到十四个人,到一群人、两所学校,再到一个社会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与重视,燕京学子们身体力行去努力为社会带来改变。开新风,求新知,做新民,立新潮。学堂虽新,但温暖与爱永恒。来自世界各地的燕京学子们虽然肤色各异,但梦想一致。燕京学子们相聚北大,怀着北大人的中国梦——让社会变得更美好。


正如习主席在北大的讲话所言,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对于燕京学子们来说,追自己的梦,让家国社会变得更美好;圆孩子们的梦,让国家未来有更多栋梁。


北大,是长青的北大;燕京学子,是长青的北大人;燕京学子立志为新一代圆梦的理想也会永远长青。


“蒲公英中学”帮扶系列活动仅仅是一个开始,燕京学子们用自己的热心、诚心、专心、真心,努力为新一代的孩子们筑起了一个个梦想,也为他们的未来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光。

WechatIMG237_副本.jpg

文字:雷雪飞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