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牛津大学艾克塞特学院联合举办的“汇通中西:钱锺书先生人文学术成就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值此纪念钱锺书先生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作为钱锺书学术成就的研究者和爱好者,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从多角度交流各自的研究成果,共同表达对钱锺书先生的敬意。

上午,开幕仪式在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燕京学堂阶梯教室举行,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主席、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张隆溪担任主持人,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院长Sir Rick Trainor、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与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词。

Sir Rick Trainor院长表示很开心再次来到中国,来到北京大学,中国和北大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他印象深刻。作为主办方之一,他代表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感谢北大燕京学堂和中文系的共同努力,可以和全球的专家学者共同纪念钱锺书先生,围绕钱先生的人文学术成就展开讨论。他遗憾地表示自己不懂中文,不能领悟中文之美,最近刚刚读完钱先生的著作《围城》,即使阅读的是翻译的版本,他也从中强烈的感受到了钱先生的深厚文学功底。

陈晓明主任首先感谢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齐聚北大,共同纪念在中国家喻户晓的钱锺书先生,探讨钱先生的人文学术成就。钱先生对中国所有知识分子来说是一座灯塔、象征和精神承载。陈晓明介绍了《钱锺书手稿集·外文笔记》参与评选、并最终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的故事,高度评价钱先生作品中所体现出的高妙智慧和世界眼光,钱先生展现了中国学人的精神品格、治学态度和北大精神。

袁明院长首先感谢北大中文系和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两家合办单位,特别是中文系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准备,才能汇聚众多名家在北大共同举办本次盛事。她称赞钱先生成功建立起一座沟通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桥梁,而燕京学堂也致力于培养来自世界的优秀青年们读懂中国,关怀世界,以钱先生为榜样,做好沟通中国与世界互相理解和交流的使者。在燕京学堂中国学的课堂内外,钱锺书先生及其著作都是学生学习和研究的热点,例如有一名学生撰写了相关论文分析对比《围城》和《骆驼祥子》中的男性人物;钱先生的比较研究方法也积极影响着青年学子的学习与研究,他们以此方法完成多篇相关论文与研究。袁明希望青年学子们通过比较研究,能够打破囚困认知的藩篱,用更广的视角去认知世界。燕京学堂也将继承钱锺书先生开创的道路,携同奋发的青年一代,致力于增进世界不同文化的理解与交流。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在静园二院正式开展。首先,欧盟驻中国大使郁白发表了题为“诗人与读者:钱锺书读杜中论诗与诗学”的演讲,他认为 “感事伤时”是钱锺书与杜甫的共同特征,尽管钱锺书与杜甫具有明显的不同,但是郁白认为二人同为“(文人)志士(men of ideals)”,在中国思想史中的地位是相近的。通过对《读杜诗》等诗歌的分析,郁白讨论了钱锺书诗歌创作与杜诗的联系,他认为钱锺书能对现实世界和文字世界采取并重的态度是深受杜甫影响的,同时杜甫也影响了钱锺书本人的诗歌趣味和诗歌创作。

台湾中央大学的汪荣祖教授发表了题为“保持文言的活力——钱锺书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的演讲。汪荣祖认为,文言对现代汉语并无损害,从近四十年来的情况看,汉语的现代化是十分成功的。钱锺书先生希望通过保持古典形式的活力和语言的资源丰富性来进一步改善现代汉语,他的思想遗产至今仍值得我们重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钱志熙,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蒋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胡晓明,北京大学教授吴晓东,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健,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北大燕京学堂特聘教授张隆溪,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雷勤风,复旦大学教授傅杰,美国威廉与玛丽学院副教授韩嵩文,苏州大学教授季进,北京大学教授张辉,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张治等学者也围绕钱锺书先生的人文学术成就发表演讲。28日晚,与会教授们针对钱锺书汇通中西的贡献发表总结性的看法,历时两天的钱锺书先生人文学术成就国际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
注:部分文字参考“北大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公众号相关报道(作者何诗航、胡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