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6年西安实地调研

2016年11月13日至20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6级124位学子前往陕西省西安市进行实地调研。实地调研是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必修课,旨在让同学们通过参观、访问、讲座、互动等多种形式,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更加生动和深刻的理解。本次实地调研由燕京学堂学业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陆扬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魏正中(Giuseppe Vignato)带队。

24.jpg

 初识西安

11月13日,124位燕京学子离开深秋的北京,前往十三朝古都西安,开始了为期八天的实地调研活动。早上9点的高铁载着心情激动的燕京学子们飞奔在中原大地上,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分享着彼此的成长经历、对此次调研的期待、以及自己未来的规划。来自新西兰的Andrew Boyce讲述了他的父亲早年来中国留学的故事,作为北京大学第一个新西兰留学生,Andrew的父亲在80年代来到中国学习中文,从此便爱上了这片土地,而Andrew现在也是追寻着他父亲的脚步加入燕京学堂的求学之旅。

25.jpg

抵达西安的当晚,迎接燕京学子的是一场精彩纷呈的秦腔皮影戏和合阳提线木偶戏。为同学们带来表演的是有着“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的谢春焕团队。他们表演了《卖杂货》《三打白骨精》和《猪八戒背媳妇》三个经典片段。栩栩如生的皮影,高亢激昂的唱腔,将三个生动活泼的片段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演出结束后,同学们对皮影戏和木偶戏的传承、皮影器具的保存以及传统艺术发展遇到的困难提出了许多问题,并且兴致勃勃地冲上舞台跟艺人们现场学习和体验了两种艺术形式。

感受秦风遗迹

经过一夜休息之后,燕京学子们第二天探访了西安的名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曾经的大秦帝国至今仍然散发着恢弘的气势,令人震慑和感叹。“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透过列队整齐的兵马俑军阵,同学们感受到了大秦帝国曾经的雄伟和霸气。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Alix Xianthe Mary Lewis在参观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Alix在8岁的时候就看了关于中国秦汉王朝的纪录片,对里面兵马俑和秦始皇陵的故事深深着迷,并在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中国印记。此次,她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纪录片里的文物遗迹,兴奋之余,自然难掩泪水。

追忆盛世大唐

在感受过大秦帝国的古风遗迹之后,燕京学子一行“进入”到了雍容华贵的盛世大唐。昔日里盛唐雄风开放和自信的气象,在永泰公主墓和乾陵的遗迹中展现无遗。无论是大唐公主繁复华丽的墓葬、女皇武则天沉默伫立千年的无字碑,还是陵墓前的六十一藩臣像,都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开放、包容和大气的唐帝国遗风。

在陆扬教授和魏正中教授的讲解下,同学们对唐朝的历史兴衰、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文物的挖掘与保护、古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而对于古代历史遗迹的探访,也激发起燕京学子们的思考。来自俄罗斯的Yuliana Dementyeva觉得,除了帝王将相的历史以外,她还想要了解古代中国的普通百姓是如何生活的,他们的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的历史要由谁来述说?

30.jpg

燕京学子一行还参观了著名的西安碑林。这座最早可以追溯至唐代的博物馆至今仍保留着唐玄宗年间的《石台孝经》和唐文宗年间的《开成石经》两部巨著。参观之前,陆扬教授提前为同学们进行了一场关于碑林和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讲座,使同学们对书法有了基本的了解,并对碑林博物馆的收藏充满了期待。

现在的碑林收藏文物万余件,包括了著名的《曹全碑》、“昭陵六骏”、以及记录着唐朝时期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些珍贵的藏品都让同学们赞叹和入迷。来自印度的Veeresh Kanduri对碑林收藏的石刻很感兴趣,并将唐朝时期身材丰腴的佛像与印度佛像、及现在印度南部地区的审美偏好进行了对比,发现两国文化的相近之处。来自加纳的Georgina Korkoi Wilson在参观后表示中国有着大量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遗产,而且很多都进入了这样设施齐全的博物馆,得到了完善的保护,这让她在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她希望自己的国家也能更加重视历史文物保护,也能有这样的博物馆。

33.jpg

 体验关中民俗

离开历史博物馆,燕京学子们来到了展现陕西民间建筑艺术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在博物院,同学们首先聆听了关于中国传统建筑与文化的讲座,对中国的建筑形式和历史发展有了简单的了解,然后仔细参观了艺术博物院中的民居和藏品。古朴的建筑,精美的藏品,处处展现出关中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对美的追求。燕京学子们对这些明清时期的关中民居充满兴趣,在参观时不断对建筑的格局、院落中物品的摆设提出问题。来自荷兰学习过设计和绘画的Maithe van Luijk对民俗博物院内的众多建筑和相关艺术绘画惊叹不已,她还用随身携带的画笔将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老陕西民间建筑的一角仔细地刻画下来,作为此行的珍藏。

在民俗博物院中一间有着古戏台的院落里,燕京学子们欣赏了已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华阴老腔。高亢激昂、刚直豪迈的老腔,引起了学子们的阵阵欢呼,大家都被这素有“黄土上的摇滚乐”之称的传统艺术感染,有几位学子还走上舞台,现场学习了起来。来自丹麦的Thøger Kersting Christensen和来自以色列的Miriam Shlimak分别尝试了喇叭和月琴两种乐器,他们兴奋地说道:“这些都是来自中国民间的艺术,表现了最普通的农民们的生活和感情,我非常喜欢。”

37.jpg

思考城市规划

燕京学子们还来到了西安城市规划馆,了解了西安城市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未来城市规划的发展计划。由此,他们对西安这座古老和现代并存的千年都城有了更加深入的印象。来自中国天津的侯佳就由西安城市规划馆里的3D设备技术联想到自己家乡规划馆内的类似设施,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对中国的城市未来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38.jpg

此外,燕京学子们还聆听了由唐克扬教授和李雨生老师带来的两场关于西安城市规划和文化遗产保护的讲座,2015级燕京学子郭永沛和2016级学子Kristen Kelly和Rosie Levine也分享了他们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的研究和见解。

 

走近易俗社

最后一天晚上,燕京学子们来到了具有百年历史的西安易俗社,感受中国传统戏曲秦腔。易俗社社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为同学们讲解了秦腔的艺术魅力与易俗社的百年文化,讲座过程中易俗社的学员们为大家展示了戏曲绝活,并带来了经典折子戏的选段。几位同学们也穿上了戏袍,拿起了“刀枪”,亲自体验了一把中国戏曲。

42.jpg

一转眼,八天的西安之行便结束了。在此期间,燕京学子们沐浴着中华文明之风,探寻着古老文明帝国的遗迹,感受着现代都市的建设和发展。所有的实践经历也将融入同学们的脑海中,成为他们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中国学体验。在行程将尽时,来自中国的周天尧感慨道,“想起永泰陵墓一幅幅壁画,微妙精细,吴带当风,却斑驳迷离,恰如中国古典,随着甬道深入,越发如痴如醉地欣赏,又怅然若失这只是一幕幕的曾经,越发深邃越发深沉,无言的感叹。不知为何心中竟幻化出屈原在汨罗江畔,切齿高冠,看他沉吟: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中国学,也许真的是责任,是归宿。”

43.jpg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