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至26日,首届燕京社会创新论坛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本次论坛由学生主导、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主办,主题为“缩小中国教育鸿沟”。燕京社会创新论坛旨在汇聚海内外优秀青年,通过跨文化、跨学科交流,共同讨论探索中国教育问题,寻找创新型解决办法。
本次论坛吸引了七百多位申请者,最终35位来自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们脱颖而出。他们就读或毕业于如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北京大学等知名院校,当中不乏政府组织创始人、社会企业家、外交官、教师、计算机工程师等。在三天的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们围绕“缩小中国教育鸿沟”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度研讨与实地考察。

11月24日上午九点,首届燕京社会创新论坛正式拉开序幕。本次论坛主要包括讲座与讨论,实地考察,创新演讲大赛等几个部分。斯坦福大学教授Scott Rozelle以及北京大学教授哈巍首先给代表们带来了探讨中国现有教育差距问题的讲座。本次论坛的首场讲座引发大家思考中国城市与乡村之间所存在的教育鸿沟,以及如何给予留守儿童、辍学少年等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等问题。


11月25号上午的小组讨论中,著名NGO组织Education In Sight首席执行官Andrew Shirman, Teach Future China首席执行官荆攀和A Bridge for Children International的创始人Steve Hwang与代表们一起进行了“头脑风暴”研讨会,探讨如何用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缩小中国的教育差距。


代表们赴北京皮村同心实验学校以及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进行了实地考察。北京皮村同心实验学校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学生多数来自来京务工家庭。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是北京大学教职工子弟学校,直属国家教育部领导,代表中国目前一流教学水平,聚集了全国顶尖的教育资源。代表们走近孩子们,从他们身上了解当下中国教育的现状,并从对两类学校的走访中感受到中国的教育差距。




11月26日上午九点,本届论坛创新演讲大赛正式开始,代表们被分成了七支代表队,分别选取一个切入点围绕中国教育相关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代表们纷纷针对留守儿童、残障人士、辍学少年、家庭教育缺位等问题提出了诸多看法,并设计出了具体解决方案。其中有许多立意新颖的议案,如“三人行”职业辅导计划就是针对辍学少年问题,旨在应对初高中生辍学率高,辍学生职业能力欠缺等问题。代表详细解释了如何进行职业辅导计划,具体运行方式是将一流高校大学生与辍学少年对接起来,进行专项培训、咨询答疑、建立长期伙伴关系,并层层推进。另外代表们也提出了艺术教育计划、图书分享项目等多种解决方案缩小教育差距。



最终,第七组的精彩演讲“Bring the wings”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奖,他们提出以互联网为载体为残障人士搭建一个网络平台提供给残疾人教育、咨询与交流的机会,这个计划具有方便易操作且成本低的特点,充分运用了新时代的互联网思维与扁平化的平台交互理念。另外论坛组委会也颁发了最具创新奖、最佳表达奖等多个奖项。


北京大学李沉简教授作为本次大赛的评委对首届燕京社会创新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李教授指出论坛体现出了新时代青年们的公共服务意识,“在这个时代,青年学生们能够真正关注到社会上的问题,并且想要切实地做点什么,是很难得的”。

谈到参加社会创新论坛的初衷,来自南非的代表David Graham Sizwe Jeffery说,想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教育的现状是他当初申请论坛的主要原因,而来自上海的黄瀚涛则是由于自身经历以及实习背景萌发出了对教育的浓厚兴趣。
本次社会创新论坛也让选手们受益颇多。来自美国的安广宁是加州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他谈到这样跨专业的“头脑风暴”让人受益匪浅。来自英国的Nyasha Duri则认为本次论坛中赴打工子弟学校调研的经历最为难忘。2016级燕京学子Ty Hopp和Johannes Hallermeier也是本次论坛的代表,他们认为论坛将全球各地的优秀青年汇集起来,在相互沟通协作的过程中讨论社会问题,这样的经历很有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