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4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2015-2016学年庆祝活动。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副院长John Holden、学业主任陆扬、办公室主任姜国华及院长助理陈长伟出席了活动。
![1.jpg 1.jpg](/__local/3/46/88/A0F925F207D2FFACB63E6740152_EB81FBCF_4AC5.jpg?e=.jpg)
袁明院长首先致辞。看到英国学子Tom Watson胸前佩戴的北大徽章,袁院长不禁感慨,三十余年前,自己作为学生也佩戴着刻有“北京大学“这四个字的徽章参加毕业典礼。那不仅是一个身份,也是一场旅途,一种印证,一个青年朝着理想努力奋斗的责任。
![2.jpg 2.jpg](/__local/9/65/44/3FDEAB65E1D71683CCBB6B89154_FF2A198E_89F4.jpg?e=.jpg)
John Holden副院长同样在学生的欢呼声中走上了台。他鼓励学生继续相互学习,思考中国,思考世界,探索文化的异同,并且相信“你一定能够做些什么”。最后他说道“在这里,我不说‘Goodbye’,而是‘后会有期’。未来有一天,学子们,我们还会再见。”
![3.jpg 3.jpg](/__local/3/E8/A0/9832F4C7624E0874F994888BBEF_7C340F85_85B1.jpg?e=.jpg)
陆扬教授借用杜甫的一句“好雨知时节”,恰应了当晚窗外燕园飘洒的细雨。好雨使万物得到润泽,一个学生、一个青年也应该保有“润物”之心,有着奉献与让世界发荣滋长的品格;而曾经锦官城中的喜悦,也在当晚化成了燕京学子们的喜悦。
![4.jpg 4.jpg](/__local/B/28/56/D978F0B7D39CB3257409ED3176B_21C01910_8859.jpg?e=.jpg)
姜国华教授在随后的讲话中表示,感谢燕京学子们在这一年勤于学业,同时积极投身各类活动的创办与组织。“你们是第一届学子,也是开路者。燕京学堂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学子都是家中的一员。不管未来你们在何方,燕京学堂永远都是你们的家。”
![5.jpg 5.jpg](/__local/8/7A/CC/7CABD57052444C028DA5CA78467_ED88BFF2_8F4D.jpg?e=.jpg)
在场师生一起观看了学堂视频。回顾着这一年来走过的路,每个瞬间,每个时刻,虽是停留在屏幕上的刹那,却长久地印在了学子的心里。
![6.jpg](/__local/8/6A/D8/55A400329F388842214224FD279_EFC803BC_6E37.jpg?e=.jpg)
庆祝活动还进行了颁奖表彰,袁明院长和John Holden副院长分别向“最佳学业奖”和“突出贡献奖”的获奖者颁发证书。
燕京学子James Ashcroft最后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他说道,这一届燕京学子从“五湖四海”走到一起来,从共通之中创造出卓越,这是一群“不寻常”的青年。James对可以来到燕京学堂感到十分幸运,也对燕京学堂给予学子们的一切充满了感激。
燕京学堂研究生会主席Cody Abbey代表全体学生为学堂老师送上了精心准备的礼物,表示对学堂老师和全体工作人员的感谢。
在燕京学子快闪歌曲《Stand by me》中,全场掀起热潮,庆祝活动也接近尾声。
结束亦是新的开始。“相逢又告别,归帆又离岸。” 我们祝福他们今后人生的旅途能够更加精彩!
![29.jpg 29.jpg](/__local/0/8E/14/06A432B5233E54A6BC370A80556_C5C5A172_EAED.jpg?e=.jpg)
附:获奖名单
“最佳学业奖”:陈祺祺、Jason Arterburn、Kevin Schwarzwald、Kim Eun Seo、Lim Zi Kun、Mary Schulman、Onurcan Ulker、Samri Tessema、袁祎、赵宇恒
“突出贡献奖”:Anastasiia Ilina、Cody Abbey、郭永沛、James Ashcroft、Julien Legrand、Katrin Heilmann、Kevin Schwarzwald、Laya Maheshwari、刘霄临、Michelle Huang、田梦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文字:杨光
图片:李香花
编辑:王方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