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 敦煌实地调研:观千年莫高学习艺术瑰宝 访西域要塞见证文化交流

史上的敦煌曾是中西交通的枢纽,丝绸之路上的咽喉,文化商贸交流的都会,驻守边塞的军事重镇,更为人类文明和艺术留下了璀璨的宝藏。2019年4月最后一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三门选修课:中国艺术史(Art of China)、中国佛教:经卷、社会与救赎(Chinese Buddihism: Scrolls, Society, and Soteriology)和中外文化交流考古专题(Archaeolog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的师生们踏上西行的旅途,前往敦煌进行实地调研。此次调研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Giuseppe Vignato(魏正中)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助理教授赵悠带队。行前,三门课程的授课老师:魏正中、赵悠和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刘晨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莫高窟:内部的、画上的和遗失的故事”(Mogao Caves: Inner Story, Painted Story and Lost Story)的讲座,为这次实地调研奠定了基础。

微信图片_201905150954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515095440_副本_副本.jpg

此行为期四天,师生们参访了莫高窟、西千佛洞、阳关和玉门关遗址、以及鸣沙山和月牙泉。敦煌,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幅幅精美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穿越千年的石窟壁画,驻守边关的大漠黄沙,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丝绸之路,让人震撼、感动、也心痛、迷惘。

IMG_5376_副本.jpg 

 

千年莫高

  

莫高窟是使敦煌名震天下的佛教四大名石窟之一,也是此次课程调研前两天参访的重点。到达当天,师生们首先观看了数字电影《千年莫高》和《梦幻佛宫》,了解了莫高窟的发展历史和最具艺术价值的七个经典洞窟,也对接下来的进洞参观更加期待。

 IMG_5288_副本.jpg 

两天里,师生们有幸参观了二十多个洞窟,包括了著名的藏经洞、九层楼、涅槃佛等洞窟,以及部分特殊洞窟。壁龛内慈悲的佛像,飘逸的飞天,仿佛正在将佛国的妙音传向人间;藻井上娇艳的花草,灵动的云朵,依然在把千年前画匠追寻的美感展露在眼前;东西墙壁上活灵活现的经变画故事,众神谈经论道的画面,还在诉说着流转千年的信仰和精神。

IMG_5380_副本.jpg

IMG_5442_副本.jpg 

在一座洞窟里,魏老师让同学们静下来,仔细观察佛龛、洞窟的设置,以及壁画上的千佛和塑像,用心去感受千百年前的敦煌人为我们留下的文化密码和他们的精神力量。参访过程中,同学们不断提问、记录,来自俄罗斯的Olesya Dovgalyuk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描摹不同洞窟里看到的花纹和图案,“这样的花纹和我看过的西亚许多国家的都非常相似,这些图案的出现就是那时候敦煌作为文化交流地的见证。”

IMG_5504_副本.jpg 


丝路古镇

 

确实,位于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曾经是中国和西方国家贸易、文化交流的大都会。从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始,敦煌作为西部重镇,在中原王朝开发和经营西域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些在莫高窟的壁画中都可见一斑。尤其是早期的壁画,更是有明显的西域画风格,而经专家研究,莫高窟壁画中许多颜料就直接来自阿富汗等国家。

  

为了加深同学们对洞窟和壁画的了解,在参观之余,课程还安排了两场讲座,一场由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前副所长、研究员马德主讲,题为《敦煌石窟营造史》,另一场讲座题目为《敦煌石窟壁画的保护与修复》,主讲人是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员于宗仁。两位专家分别从石窟的开凿时间、程序、建筑结构和石窟内壁画的成分、存在的问题、以及现在修复的情况和方式等角度,对整个敦煌莫高窟进行了详细而深入的介绍与分析。

IMG_5368_副本.jpg 

IMG_5450_副本.jpg

在场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两位专家的讲座内容让人受益匪浅,大到千年来莫高窟的结构变化,小到壁画颜料里的化学成分,莫高窟不仅是艺术文化的宝藏,也是学术研究的资料库。结合刚刚参观过的洞窟,同学们就石窟工匠的薪资与地位、民族交融在莫高窟地区的体现、石窟千年来建筑风格的变化,以及现在针对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采取的保护措施等问题,与两位专家展开了讨论。

IMG_5467_副本.jpg 


两汉雄关

 

行程的第三天,师生们首先参观了位于党河沿岸北壁上的西千佛洞,这里现存洞窟大都为北魏时期开凿,因此处石窟结构、彩塑、壁画的艺术风格等与莫高窟体系相近,所以一般也被认为是敦煌艺术的一部分。离开西千佛洞,调研团队来到了阳关和玉门关遗址。

IMG_5476_副本.jpg 

早在西汉时期,为了抵御匈奴的骚扰,经营河西走廊,汉武帝下令“列四郡、据两关”——这里的两关就是指玉门关和阳关。漫天黄沙下的两关驻守的不只是平稳与安定,更是人们无尽的乡愁和思绪。这样的情绪也影响了前来参观的同学们,来自黑山的学生Jovana Bogojevic接受过多年的专业音乐学习,熟练掌握多种中国乐器,这次的行程又给了她新的灵感,写下以敦煌为主题的音乐,“有驼铃声、有大漠的感觉,接下来我要写的段落还会综合更多中国乐器的声音特点,包括一种鼓,它的声音节奏是这样的……”Jovana兴奋地跟同学们分享着自己的构思。

IMG_5505_副本.jpg

此行的最后一站大家来到了鸣沙山和月牙泉,感受这茫茫无尽中的沙漠绿洲。中国学生曹铭瑶感叹道,“远处的旅人高高列站在沙丘的脊,渺小如一粒粒黑点,连缀成线,像是千年前丝绸之路上缓缓行走的驼队,仔细听还有隐隐的驼铃声。月牙泉,冰蓝色一弯静静的泉,每一次凝视都忍不住感叹这画一般的不真实。能得见这样的景色,人类何其有幸。”

微信图片_20190514151823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190514151856_副本.jpg 

漫天黄沙掠过,留下了据守边塞千年的关卡,留下了穿越历史依旧璀璨的壁画,也留下了东西方文化沟通交流的见证。今天燕京学堂的同学们来到敦煌,在共同分享、学习历史和艺术的同时,也获得了重新解读敦煌故事的机会。实地调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多角度、深层次地学习,从而真正读懂中国,对于燕京学堂的青年学生们来说,是机会、是传承、更是责任。

IMG_5319_副本.jpg

IMG_5425_副本.jpg

IMG_5604_副本.jpg

图片:Antonio Roberto Quiroz Soto、曹铭瑶、贾王慧、王方妤、郑颖佳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