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中国’这门课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作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学生,你们这一年身体力行探索中国,老师们也在教学中同你们一起学习。从你们的实地调研中,我们看到华西村的不同面相,‘一国两制’的丰富内涵……你们从全球青年视角为中国问题的解读注入新鲜血液。我衷心希望这成为你们终生学习的一部分,感谢你们,祝贺你们!”康奈尔大学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转型中的中国”授课教师徐昕在2018-2019学年“转型中的中国”学生论坛总结发言中,给出学堂的学生们以上最真挚的寄语。
2019年6月2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核心必修课“转型中的中国”学生论坛在第二体育馆燕京学堂报告厅举行。课程指导教师、助教和学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课程学习、调研的体会和感悟,论坛现场也公布了“最佳海报奖”和“最佳学术奖”获奖名单。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和“转型中的中国”课程指导教师出席了论坛。燕京学堂培养与奖学金办公室范美文主持论坛。
“转型中的中国”课程贯穿燕京学堂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的第一学年,是在院长袁明的创新思维下,对中国学研究在跨学科、跨文化教学的一次突破性尝试。课程以多学科的视角聚焦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并通过审视中国的实践,以中国为田野调查背景,以当代中国为核心研究对象,以现代性和可持续性为中心概念,分为经济、社会与文化、政治与法律、环境与健康四大领域,探讨世界性问题。同时,课程注重多种资源和思维的有机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小组讨论相结合、课题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团队协作与独立研究相结合。
2018-2019学年,课程共邀请14位导师授课、指导研究小组,22位来自燕京学堂及其他兄弟院校的研究生助教倾力协作,99名2018级燕京学堂的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聚焦中国大地,在实地调研中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这项创新课程研究方式,形成了跨学科对话,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不仅在秋季学期邀请到了刘国恩老师和徐建华老师,为同学们带来《How to Do Economic Research》和《Research Methodology in Social Inquiry》两场专题讲座,还在春季学期根据小组研究主题,请来课程指导教师为同学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方法论指导。
本学年,2018级燕京学堂同学们按照研究兴趣分为30个研究小组,在授课教师们的指导下,自主设计调研内容,结伴南下北上完成实践调研。从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到鸡犬相闻的宁静乡村,学生们的脚步覆盖到北京、上海、重庆、甘肃、四川、湖北、湖南、江苏、江西、福建、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调研成果展示中,教师们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研究能力进行了综合测评。其中,学生海报设计的奇思妙想、小组汇报的精彩展示和对中国社会的独特见解,都成为“转型中的中国”课程的难忘记忆。
在此次学生论坛的经济专题展示会上,同学们的研究方向覆盖多个维度:有的小组立足广西,调研桂林当地村民收入不平等问题;远赴岭南的同学则以深圳为案例研究中国的制度创新,探索经济特区的发展奥秘;医疗改革研究小组以中国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深圳及香港大学医院专家的访谈形成关于医疗价格及医生收入的比较研究。
社会与文化专题小组的同学们有的远赴广西侗寨,研究现代化与性别意识对少数民族妇女的影响;有的登上高原,了解变革中的川西乡村;还有的关注中国社会日益凸显的老龄化问题,在昆明与北京两地探访老龄人口的生存状况与生命观念。
政治与法律专题方面,有的小组关注中国法律系统尤其是当地法规形成过程,完成一二三线城市的比较,调查当地的政策演变和法制建设;赴中国老挝边境调研的学生从中老高铁建设项目的角度探索中国模式、中国发展;部分学生走进中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历史话语如何在青年一代中形成、传播、推广;“一国两制”小组在香港通过对花旗银行、香港大学等单位的专家访谈,结合实地探访,深化了对中国国策的认识。
环境与健康专题部分,一部分同学聚焦云南与缅甸边境贸易中的炭交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另一部分同学关注长江流域的生态问题及相应措施,通过实地调研,为保护长江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可行途径。在各位教师的专业引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的调研题目涵盖了中国研究的方方面面,展现了燕京学堂同学们的多元化视角和独到的问题意识。
随后本次调研成果展示会的“最佳海报奖”和“最佳学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同时获得两大奖项的小组有:社会与文化专题第15组The Mediation of Match-Making: A Comparative Study of Online and Physical Dating Markets in China(指导老师:吴靖),政治与法律专题第19组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in China after 2017: An Analysis of the Motivations and Subsequent Cooperative Mechanisms and Activities Follow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Activities Law(指导老师:张长东),环境与健康专题第30组Yangtze in Transition: Studying the NGO-Policy Interactions in Protecting the Yangtze River's Natural Resources(指导老师:徐建华)。
经济专题第4组Study of Xiamen's Bailufen Personal Credit Score(指导老师:李力行)获得“最佳海报奖”。经济专题第1组The Perception of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 A Case-Study of Guilin(指导老师:刘国恩)和社会与文化专题第9组The Influence of Modernization on Gender Practice and Ideology in the Dong Ethnic Minority Village of Guangnan(指导老师:吴利娟)获得“最佳学术奖”。
在获奖小组调研成果汇报中,社会与文化专题第15组的汇报尤其特别,这组由英国的Hannah Rose Kirk和印度的Shriyam Gupta组成,他们的研究关注了当下中国社会热点之一:相亲市场。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两位学生设计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他们一方面收集线上中国婚恋网站用户公开信息完成定量分析,同时在线下走访人民公园等相亲市场,开展大量实践调研。最终,他们将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和样本,制作成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图表,并配以词频图,生动解读当代中国热点社会问题。
小组汇报后,课程指导老师为各位优秀助教颁奖,感谢他们在课程中的付出与贡献。最后,2018-2019学年“转型中的中国”学生论坛在课程组织人徐昕老师的精彩致辞中圆满落幕。来自尼泊尔的Supral Raj Joshi表示,这一年课程内容丰富多样,结合扎实的实地调研,让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们都获益匪浅;美国学生Olivia Holder感叹说,“‘转型中的中国’这门课程为不同国家、不同背景的学生提供了相互了解、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的机会。”通过课堂学习与实地调研,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学生们的思维和视野愈加开阔,对中国和世界的认识也愈加全面,这些将帮助他们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应对机遇和挑战。
文字:杜涛、范美文、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