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致辞 | 袁明:相互托举成就彼此 忠于本我永攀高峰

非常感谢我的同事们:范士明副院长、David Moser副院长、授课老师们、以及燕京学堂的同事们,感谢你们在教育、鼓励、帮助学生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感谢从世界各个角落聚集于此的家人们,今天你们将见证子女们,甚至孙辈们走上舞台并获得学位证书的重要时刻。


2019届毕业生们,祝贺大家顺利完成论文!



今天步出这个演讲厅以后,你们将有一个新的身份:北京大学校友。是你们的刻苦学习、无私奉献和坚持不懈为自己赢得了这个称号,你们也将获得并承担起这份荣誉所带来的权利和责任。


在此欢乐时刻,作为燕京学堂院长,我愿与大家分享一些肺腑之言。


五年前,燕京学堂开启了一场旅程,将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富有才华、勇于创新的年轻人聚集到北大校园。我们希望通过共同生活和学习,燕京学堂的同学们能在学术上成绩卓越,能相互建立起持久的友谊,能进入领导者的角色,同时搭建起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两年前,你们加入了燕京学堂的大家庭。你们中有些人是不远万里第一次来到中国。另一些人则已经在北京、在中国度过了重要的成长时光。而你们中的多数人则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但不管怎样,你们都开启了一段同样的旅程,深入学习了解中国的博大精深和细微奥妙。这是一段立足中国研究中国的奇妙之旅。



今年是燕京学堂成立五周年,而你们的毕业正是最好的庆祝。


在学堂的日子里,你们作为一个集体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看到了很多“第一”,它们加深了我们和北大这个大家庭的融合。


让我先从体育领域说起,燕京学堂男子篮球队(三文鱼队)第一次将北大杯的冠军收入囊中;女子足球队(美洲狮队)也战胜众多院系,拔得头筹。


在文艺演出领域,我们多才多艺的音乐家们在“北大十佳”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学术领域,你们更是出类拔萃。治学严谨的教授们为你们的成绩喝彩,赞誉有加。我有一位同事,他是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不久前审阅完他指导的几篇论文后,深夜给我发来信息说:“这些论文是我从事学术研究以来,见到的非同凡响的作品。它们都是原创,展现出了跨学科的美感。”


入学伊始,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有着迥异的学术和职业背景,讲着不同的语言,习惯于各自丰富多样的节日和习俗。两年的共同经历和共享回忆造就了新的你们:你们都是燕京学堂大家庭的成员。


是学堂将你们凝聚成一个集体。但正是你们自己用相互托举的方式,成就了你们自己。



你们一起翩翩起舞,一起志愿奉献,一起打桌游放松娱乐。在课堂上、实习中,以及求职的日子里,你们都互相帮助,携手前行。我看到你们在相互托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成熟和成功。


在未来的岁月中,当你们回首往昔,会想起深夜在勺园宿舍六楼的头脑风暴;回忆在西安古城墙上的单车骑行;惊喜感动的生日聚会;以及为了有更快的网速,在星巴克里兴奋紧张地等待投点选课,选择最喜欢的课程和导师。


“相互托举”这一精神与其说是我们用双眼看到的,不如说是用我们的真心来感受,它每时每刻静悄悄地在我们身边发生。这一年,有来自北大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18个院系的59位教授担任了我们的论文导师,147位加入我们的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这是整个北京大学对我们的支持和托举!


相互托举的精神是燕京学堂一个重要的精神特质,但它并不会妨碍燕京学堂的学生们努力追求卓越,并充满热情地实现自己的承诺。



去年全球青年中国论坛关于主题的讨论,足以证明并显示这些气质的可贵。


最初,从很多方面来看,用“复兴”作为主题都是充满争议的。有人觉得“复兴”听起来有太多西方文化的影响,有人担心这个主题有可能点燃对中国崛起的威胁论调,还有人积极提出了其它许多优秀的建议。


组织团队需要极大的智慧和领导才能,才达成一个和谐的解决方案。他们选取了“复兴”英文单词Renaissance前三个字母Ren,用四个拼音相同的汉字赋予了这个词语中国本土的概念:人、认、仁、任,让主题能够独立展示它的含义。每个人都在共同的愿景下团结一致,最后的结果非同凡响。



为燕京学堂这项旗舰活动挑选共同愿景议题的过程,展示了燕京学堂同学们所拥有的重要品质:相互尊重、坦诚沟通、谦逊领导。


这些品质是在多文化环境中成功和持续合作的基石。在当今世界,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培养具备这些特质的领导者。


当你们每一个人都开始自己的人生旅程,去面对下一个挑战,去攀登又一座高山,我希望你们能时常回想起你们在燕京学堂的岁月。


要知道,合作并非源于没有分歧,而是尽管存在分歧,依然可以找到合作的路径。要知道,只要你把人文价值观放在心上,忠于本我,你总会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到朋友——他们会托举你,就像你在燕京学堂经历的那样。请记住,燕京学堂永远是你的家,在这里,永远有你的家人!


谢谢大家!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