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无声胜有声——Paul G. Pickowicz教授谈中国默片中的女性角色

2019年10月23日晚,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报告厅迎来了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教授Paul G. Pickowicz,他给同学们带来一场题为《中国无声电影中的女性群像》(Women in Chinese Silent Cinema)的讲座。此次讲座是2019-2020学年燕京学堂必修课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二讲。


讲座后Pickowicz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分享了自己对中国无声电影研究的理解,以及对青年人的寄语。


   



采访中,Pickowicz教授谈到,第一次接触到中国无声电影的人通常第一反应都是惊讶。在观看电影之前,大部分人们认为自己将看到的是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年代、一个封闭落后的社会,以及一群与自己毫无共同点的人。而看完电影,人们会惊讶于自己的“感同身受”,包括对电影里的故事背景、角色关系和人物性格塑造等。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循环相似的,90年前电影里背井离乡到大城市追求梦想的女性,和改革开放后到异乡追求学业、事业的现代女性其实并无那么多不同。每一个新的时代,社会变革带来物质和外部世界的变化,而人类情感和心灵世界在某种程度上是亘古不变的。

电影里每一个故事的发生、每一个人物的塑造,都不是单一的,都有 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背景。这也是研究无声电影对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意义。学习了解这些默片,对当代年轻人,尤其是中国的年轻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许多年轻人认为90年前所发生的事情和自己毫无关系,然而看完电影,他们通常会受到冲击并改变自己的观点。他们发现自己对历史、对事实的了解是不够的,追溯了解历史的同时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分析现状,窥探未来。

Pickowicz教授进而分析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无声电影这个男性做主导的行业里,角色塑造多由女性完成的原因。这一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是社会大背景所驱使,在由父权制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女性比男性在某种程度上获利更多。女性开始进入社会各领域,变得更加独立。比起男性,她们更愿意大胆尝试,虽然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另一方面,社会的转型意味着男性逐渐失利、失去绝对主导和话语权。这不光是中国默片的特点,同时期的西方电影,也会表现出女性在社会上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获得更高的地位,追求性别平等的呼声初现端倪。其二是商业驱动,满足受众所需。许多观众们会被阮玲玉、黎莉莉等塑造的银屏角色所吸引。她们或是充满青春活力,风光无限,或是痛苦不幸,坚强地与命运抗争。通过屏幕,观众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中国女性,体验接触到新的东西。这些饱满丰富的女性角色塑造,是无声电影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最后,Pickowicz教授寄语学堂的同学们,应该珍惜跨文化、跨学科的学习环境。他自己学习历史出身,却痴迷于电影研究。看似不相关的领域背景,其实是拓宽了自己研究电影的视角。同时,他还强调学习语言的重要性,不同语言使用背后的思维不同,努力学习掌握一门外语,大胆地用这门外语和外国朋友去交流沟通,自己将会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扩展思维,对不同的价值观也会更加包容。Pickowicz教授同时还强调了自学能力的培养,许多默片时代成功的演员并未去过专门的电影学校学习,专业素养的培养更多来自后期的学习和实践,持续学习应当伴随我们每个人一生。




讲 座 回 眸


本次讲座中,Pickowicz教授通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无声电影片段来探讨女性在上海等城市环境中扮演的复杂而多样的角色。本次讲座由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主持。

首先,Pickowicz教授介绍了本次讲座的双重主题。第一,他指出,中国早期的大多数默片都属于民族寓言(national allegory),即通过讲述家庭和个人的危机来表现民族危机。有意思的是,在这些无声电影中,女性往往在家庭、民族危机中扮演着核心的角色——主要的女性角色的形象也多为积极正面的,而男性角色多为负面消极的。第二,在这些默片中,性与暴力也是贯穿始终的议题。那么,为什么这些男性导演和男性剧作家将女性置于民族寓言的中心?为什么性与暴力成为无声电影的重要议题之一?

紧接着,Pickowicz教授展示了《大路》《新女性》《粉红色的梦》《体育皇后》等经典电影的片段,并介绍了中国早期无声电影的11个关键词——好奇、时髦、谎言、阶级、暴力、卖淫、诱惑者、训练、爱国、反抗和发疯。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和教授深入浅出的阐释相互呼应,深刻揭示了相关议题的复杂性。

最后,Pickowicz教授对讲座开始时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和总结,并提出了四点观察。第一,他认为商业因素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就像大多数好莱坞电影一样,导演也希望通过展示富有魅力的女性形象来吸引中产阶级观众,从而获得高票房。第二,他认为,在传统男权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女性可能获得的更多——她们在不断探索和尝试以扩大自己的社会角色。第三,在这个转型期,男性相比之下可能失去的更多——他们显得更加保守、谨慎且缺乏安全感。第四,他认为这些导演和剧作家通过将女性置于银幕的中央来表现“羞辱的政治”(politics of shaming)。电影中,女性扮演着探索现代性前沿的角色,强大的女人和软弱的男人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的反差迫使坐在观众席的男性反思现状,做出改变。



师 生 互 动



Q:在您展示的这些电影片段中,男性总是比女性有更高的社会地位。您认为这样的安排有何用意呢?

A:的确是这样,我认为这是导演有意为之。就像我前面提到的,这是一种“羞辱的政治”,将男性和压迫者、女性和被压迫者联系起来。当然,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一些电影中也有上层阶级的女性角色。但遗憾的是,她们往往和自己同阶层的人站在一边,并没有展现出女性之间跨阶级的团结。


Q:请问您是怎样使年轻人对这些年代久远的默片电影产生兴趣的呢?

A:这些年来,我一直在教授一门关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社会文化史的课程,并将这些无声电影作为课程材料。作为历史学家,我相信视觉材料也是重要的资料。我们要做的是从历史学的视角分析这些材料。在我的课上,我要求同学们分成小组,并制作自己的电影。我会邀请教授们组成评审团,并为最好的电影颁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很多。有了制作电影的经历,他们看待电影的视角变化了很多。



Q:在这些电影中,女性的身体往往是殖民主义、现代性困境的场域。请问为什么导演要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A:这其中应该有商业因素的考虑。此外,考虑到这些电影的观众大多是城市中产阶级男性,当导演试图展现国家危机的时候,选择女性作为载体也会带来更大的冲击和震撼。我们也可以注意到,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特有的。在伦敦、纽约、东京等全球都市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们也能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讲座内容整理:魏玉槐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