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educate a woman is to educate the world.”
2019年10月30日,秋日午后的阳光轻轻地洒落在燕园的小路上,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迎来了一位特别嘉宾。由李英桃教授主讲的“当代中国妇女”课程邀请到了承担香港回归中英谈判第二阶段所有翻译工作的张幼云女士。她曾任国际劳工组织妇女问题特别顾问及首任性别平等局局长。该课程开设三年以来,已经成为了学堂学生研究中国问题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李英桃教授在每年的课程中都会邀请领域内的重要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丰富学生对中国妇女发展和性别研究的认识。
讲座开始前,燕京学堂院长袁明、副院长范士明在燕园三院会见了张幼云女士。李英桃教授介绍,张幼云女士不仅是出色的中国女外交官,而且是全球性别主流化战略的推动者,更是当代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希望通过她的分享能够为燕京学堂的同学们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妇女的独特角度。
讲座伊始,张幼云女士先通过一组组生动的照片带大家回到了那段特别的日子。她回忆说,紧张的协商过程和中英双方谈判家对话的具体细节依然历历在目。作为主要翻译,张女士在谈判和签署中英联合公告的前期做了大量的翻译准备,确保万无一失,避免国家的利益受的损害。
随后,她分享了与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回归后继续保持联络的珍贵故事,并回顾了1994年她作为国际劳工组织女工问题特别顾问的点点滴滴。20世纪末的中国,对于女性与性别平等的问题研究仍然有缺失。刚被委派到国际劳工组织时,身边的同事在国际劳工组织有着丰富的相关经验,而只有她从未有过性别相关知识,在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后,张女士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问题。
作为国内最早倡导使用“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并推进性别主流化的创始人之一,初到国际劳工组织时,张女士在最小的一个办公室,做着最边缘也是最不被关注的工作。这也反映了当时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对性别问题较低的关注度。在准备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时,摆在张幼云女士面前的任务异常艰巨,“我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仅凭着一些关于劳工组织现存的资料,在自己力所能及范围之内,做一些分内之事;一是积极投身在其中,无论如何都要做到最好。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第二条路。”
张幼云女士提出的“All women are working women”成为了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她叮嘱同学们,性别问题不仅是女性的问题,而是与男性和女性都息息相关的问题。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她被任命为国际劳工组织首任性别平等局局长。她逐渐从一个对性别问题一无所知的“新手”转变为提倡性别平等、消除歧视,提倡男女同工同酬的开创者。
张幼云女士表示很感激在国际劳工组织工作的十年。十年里,她真正从性别视角下分析问题,获得了利用性别角度分析的方法,再次认识了这个世界。她深知这个世界仍然充满着不公平,仍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及不断而来的新挑战。
课后,袁明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她说,“上世纪80年代我曾经看过张幼云女士作为中英就恢复中国在香港行使主权问题的翻译时拍下的照片,未曾想几十年后的今天,有机会能坐在这里听她的讲座。张女士作为中国性别问题领域的专家,应该真正激励在座的你们利用这个机会,深入了解她从翻译到女外交官再到性别问题专家的过程。她个人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们在座的所有人,她在日内瓦的那段不断学习的日子,真正让我思考,作为燕京学堂的院长,如何让更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们理解中国,特别是今天在讨论了性别问题之后,从性别视角下了解真正的中国。”
在燕京学堂的课堂上,包括李英桃教授在内的两代中国妇女发展见证者齐聚一堂,分享着不断为促进性别平等与发展做出的努力,传递着温暖而动人的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