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在跨文化交流的舞台上认识世界和未来

《礼记·大学》有“八目”云: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是儒家学者对一个人如何成为“君子”的阐释,表达他们通过完善自我来达到改造社会的愿望。


今天的青年学生们,要想成为学者、君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一直也有人在立下这样的志愿。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栋,就是这样一名青年。

出生于孔孟之乡的王栋,在来到燕京学堂之前,身上已经有了许多“光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主席、十佳大学生、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获得者等等。加入燕京学堂后,他成功当选燕京学堂研究生会执委会副主席,并获得燕京学堂“突出贡献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等荣誉。


像学者一样去思考


种种奖项之外,王栋其实是一个非常谦虚的学生,“我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要走的路还很长”是接受采访时,他说的最多的话。在燕京学堂,王栋的研究方向是哲学与宗教,但在入学时候,这并不是他的选择。原本选了“经济与管理”方向的他,在经过一年的专业探索之后慎重地做出了之后的决定。


“一方面,我可以继续自己在本科时候对国学的研究兴趣”,毕业于北师大文学院人文科学试验班的他说道,“同时,也是因为在燕京学堂里近一年的学习让我很受触动。看到外国同学对个人梦想与承诺的坚守、和对研究学术问题的纯粹,让我有所感动和思考。”

在燕京学堂,王栋感受到了做一个“Yenching Scholar”的责任和压力。“来学堂之前,我更多想的是自己怎么能与这个项目匹配,如何成功申请;来到这里之后我越来越能体会到学堂设计的魅力所在。”在这里,他曾经利用空闲时间把自己所知道的大学学科都列出来,然后寻找它们之间的关系。


“大学的教育为我们研究各种各样的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性的、有力的框架。不同学科在这种框架中密切配合,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如果不来到学堂,我可能会直接深入到某一个学科中发展,但是学堂让我反思:这些学科有什么样的联系?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置?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为让我成为一名研究问题的‘学者’而非单纯某一领域的‘专家’提供了可能。”

王栋认为,学堂跨学科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们一个更大的图景。例如在研究学术问题时,他不仅能用自己的人文学科的背景来分析,还能够和其它学科背景的同学们一起用社会科学、甚至是理工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并由此发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本科学习文学并有一定传播学背景的王栋,在学堂又选修了教育学、哲学、地理学的课程,“这种交流让我能在一个更宽阔的学术平台上去做研究,这样的视野和积淀是独一无二的。”


用乒乓沟通世界


除了跨学科的学习,燕京学堂跨文化的环境也让王栋受益匪浅。在本科期间,他就有过丰富的对外交流经验:在牛津大学学习语言,在哈佛大学体验课堂、在哥伦比亚大学与学生会交流,在欧洲参加社会实践、了解二战史和“欧洲一体化”进程……但是这些与在学堂的学习生活相比,还是不同的。

“从前我们认识到的‘外国’可能以西方世界为主,但是在学堂我切实了解到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国家,他们的人民生活和文化传统是那样的五彩斑斓、多彩丰富。与四五十个国家的同学同窗,你看到的并不只是他们每个人,还有他们背后这些国家的传统与文明积淀。从这个角度,学堂本身也是一本非常厚重的、珍贵的书。”这些认识常常来自于一些小事,比如打乒乓球。熟悉王栋的不少同学和老师,也都听过关于他“乒乓外交”的一段趣事。


刚刚来到学堂的王栋在高度国际化的环境中有些不适应,在和英语为母语的同学们交流时常常听不懂,但又觉得要想办法融入新的集体。于是,他利用自己热爱打乒乓球的特长成立了乒乓俱乐部,邀请外国同学一起打球。在这个过程中,他和来自英国、美国、以色列、越南、尼日利亚、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青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来自美国的2017级学生Miles Graham更是邀请他一起参加研究生会执委会选举,两人最终以高票当选。

王栋的乌干达同学、研究国际关系的欧朗志(Joel Odota)觉得难以想象,在中美打贸易战期间,美国青年和中国青年竟然还能在一起搭档竞选。王栋跟他讲述了中国的“乒乓外交”故事。王栋说,乒乓球运动像一把钥匙帮他打开了认识新世界的大门。以乒乓球为契机,来自世界各国的青年人敞开心扉,结下友谊,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共同书写新的故事。


面向世界就是面向未来


这学期,王栋还开始学习日语。最初,他惊叹于在学堂的许多同学都精通至少三门语言,后来,他在与日本室友的相处中也被影响和打动。当听说他的室友曾经专程前往南京了解历史,并且打算游历中国、写博客向日本民众介绍中国风土人情的时候,王栋觉得,“日本青年在为中日交流做出努力,那我也应该积极地做些事情。“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他现在已经有信心能看懂不少日语文献。今年暑假,他也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北京大学“日中友好植树造林事业”访问团,前往日本短期交流。

关于未来,从小受儒家哲学影响的王栋希望能够继续深造,在国学方面做更深入的研究,并积极为国际学生搭建开展古典学研究的桥梁。“汇聚东西方人类的文明精华和智慧结晶,回答时代抛出的问题,这是我对‘燕京学堂’四个字的体悟和认识。当然这种‘回答’不是我们写写文章就可以解决了,更需要我们身体力行去做。”


王栋还说道:“在燕京学堂的学习生活让我深刻感受到,学堂汇聚了这么多优秀的青年人,他们带着各自的历史与文明在此交融碰撞,大家就会对接下来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有更深刻、更多角度的思考。这里为我认识世界、面向未来提供了可能。在未来几十年乃至更长时间里,希望我们每个Yenching Scholar都能珍视彼此间的友情,学以致用,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部分图片为王栋提供。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