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爆发后,远在伦敦的洛夏觉得只是在网上声援武汉还不够,她想用更多实际行动帮忙。于是,她在朋友圈发出消息,希望帮助在武汉因疫情无法上课的学生,为他们进行线上英语教学。很快,她收到了许多家长和朋友们的求助。通过网络,她为武汉的一些学生们提供一对一的英语课程,辅导他们发音,练习口语和听力,解答他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语言教学,她还为孩子们加油打气,鼓励大家要有信心,同心协力定会战胜一切困难。她辅导的一个学生没有英文名字,洛夏把自己姐姐的名字送给了她,鼓励“妹妹”保持乐观的心态,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
对于目前世界各国有关疫情的讨论,洛夏表示,现阶段各个国家在政治上不应该强调追责,而需要更多地协调合作,缓解当今困局。“病毒不是只攻击特定人群的敌人,而会去感染所有人,因此我们所有人应当团结协作,共渡难关。”
此外,疫情期间她还通过网络参与“乡村女学生教育基金会 ( Educating Girls of Rural China)”的活动,与来自甘肃等地的农村女大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包括气候变化、塑料污染等问题。来自偏远地区的同学们用英语和洛夏分享她们的故事、对世界的看法,以及她们想让世界变的更好的愿望。
对于每次90分钟的视频交流和微信线下聊天,洛夏感叹收获良多。“我享受着中国的奖学金在华留学,也愿意用自己的行动做出回馈。看到她们,我更加意识到女性受教育的重要性,我也会继续努力参与,相信会看到她们更精彩的未来。”
其实,洛夏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在她朋友圈里有一张特殊的“合影”,左右跨度37年。左边是1980年的母亲,右边是2017年的洛夏,她们倚靠在北京故宫里同一个巨型香炉前,跨越时空的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喜悦。
那一年,洛夏的父母还去了很多地方,有一张她父亲在长城上练习中国功夫的照片也成为了她最爱和朋友们分享的经典瞬间。父母的那次旅行,开启了洛夏一家与中国绵长的缘分。此后,她的父亲每一次来中国都会去长城,听长城故事长大的洛夏在中国期间也常常带着亲朋好友去不同地段的长城,和朋友们一起露营观赏日落日出,在浩瀚的星空下,一起探讨对生命长河的思考。
洛夏在本科阶段曾先后到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交流学习过。2018年本科毕业后,她曾在珠海的一家设计制造公司做品质监控工作。在要求快速、高效、满足应季需求的外贸企业里,洛夏注重在繁忙的工作节奏中观察周围。她接触到很多如张彤禾(Leslie Chang)在《打工女孩》中所写的女孩,听到了很多新的故事。2019年初洛夏来到苏州第十中学做外教,八个月的教师生涯让她在新的角色里对中国的中学教育和年轻人有了更多的理解。
“升学压力迫使学校注重学生的分数和学业表现,对于品格和能力的塑造相对缺失。”在自己的课堂上,洛夏组织学生参与热门话题探讨,鼓励同学们跳出思维定式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看到中国未来一代‘接班人’的好学和睿智,从他们身上听到、看到很多,我得到很大的满足,也重新认知了自我。”
在苏州的半年,课堂上她为学生答疑解惑、开拓视野,工作之余她在江南的烟火气中体验市井民生。从“doing good deeds”到“教学相长”,从莎翁到《礼记》,洛夏体会到了“寒窗苦读”中教师的付出、责任与幸福。离开时,她收到了学生们写满祝福和不舍的便利贴,她也在感动中写下:“有一种职业最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情感最动人,那就是师生情。”
来到北京求学后,她十分钟情于这座“混搭”的城市:老胡同,摩天楼,热闹的街巷,静谧的公园,古迹遍布的古都中又跃动着蓬勃发展的科技。在周末清晨去景山公园看老人伴着朝阳歌舞,登上万春亭欣赏紫禁城;骑着自行车绕行在未名湖畔,看秋日山色跃于湖面;在夏日的午后漫步在胡同中,看着充满烟火气的生活在眼前展开画卷:树下闲谈的阿姨,席地而坐下棋的大爷,捧着咖啡拍照的年轻人。“虽然此刻身在伦敦,但我好像可以真切地听到、看到、触碰到那些,光想想我就满脸喜悦。”
除此之外,洛夏还曾在浙江的一所寺院体验佛教文化,和父亲搭火车去西藏旅行。她走过了中国的许多城市和省份,以不同的身份和视角体验着这片土地上的多元风貌与温暖人情。在不断地探索中,她更确认了自己对中国大地的热爱,坚定了今后从事中国研究的决心。
美梦成真 燕园求学
洛夏2016年本科时曾经在北大交流过一年,对于燕园和北京的热爱,召唤她申请硕士项目时再次归来。当时她搜索了很多中外著名高校项目,最后在燕京学堂的网站上找到了答案,“每个学生的经历和研究介绍都很打动人,这正是我想要的地方。”2019年的开学典礼上她兴奋地说,“我觉得我太幸运了,这就是美梦成真。”
洛夏欣赏燕京学堂的每一位同窗,夸赞每一个人的精彩。“你可能旁边坐着的就是一个澳洲的首席大提琴家,一个会说希伯来语、法语、中文和英语的语言天才,一位为女性发声的加纳学者……每个人又都很谦逊,他们用各自的精彩丰富着学堂。有时候畅想一下大家未来的发展就特别激动:领袖、先锋作家、发明家、慈善家和企业家,不过我们都永远属于这个大家庭。”
不同于外国大学,燕京学堂成立了班集体。洛夏高票荣任国际班长一职,她和中国班长一起策划并成功举办了多场“文化之夜”活动,每次邀请不同国家的同学分享该国的美景与美食,国情与文化,以及和中国的关系等,活动也深受老师和同学们好评。
洛夏的室友、来自山东的宋安康对她的第一印象是真挚热情。“她就像个大太阳一样,不仅自己积极向上,还善于激励、感染他人,给身边的人带来阳光般的温暖和希望。”洛夏也喜欢这个“全能、美丽而又激励人心”的中国室友,喜欢听她对世界的看法,一起探讨学业和生活。
“选择热爱当工作,就一辈子都不被工作辛劳。”洛夏感慨自己非常幸运,很早就找到了那份热爱。“中国的每个侧面都令我兴趣满满,等不及去探索更多。”在燕京学堂的学习,使她可以从更立体的视角去了解中国的过往、当今和未来。毕业后,洛夏决定继续留在中国读博,将在学堂学习到关于中国的知识,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
未来,她立志做一名从事中国研究的教授或外交人员,“将中外视角平衡,在桥接未来世界的工作中,无论是科研,还是参与国际政策制定都注定意义非凡。”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洛夏很喜欢李白的这一首她称为“佳妙”的诗。在中华大地的山水间,她畅然行走,恬然自在。在这片她钟情的土地上,也注定知音相伴,情锁经年。
注:文中图片由洛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