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调研 深思考 阅文献 | 如何写出有趣的论文

2020-2021秋季学期,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必修课“学术写作”顺利开讲,该课程通过北京大学研究生院2020年度研究生课程立项审批并获得资助。

课程由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教授牵头负责,邀请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专家,从中国经济、法律、社会、历史、哲学、文学和国际关系等不同学科领域出发,指导学生认识科研的本质,培养学生跨学科、多角度进行批判性思考,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及科研素养。

本学期三次课程的授课老师为: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北大外国语学院Thomas Manson, Q.C. 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历史系陈利。


2020年9月24日,陆扬老师主要介绍了如何在跨学科、跨文化的背景下,立足中国,撰写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首先,陆老师介绍了人文及社会各学科的特点,以及观察分析问题的不同视角,他鼓励学生在论文写作初期打开思维、广泛调研、深度思考,从多领域融合角度来寻找研究话题。

其次,需要重视论文结构的调整。论文结构是作者研究思路及逻辑论证的具体体现。论文结构的调整要围绕论文主题,清晰准确地阐述各章节的主要论点,并对各个层次进行分析论证,得出研究结论。行文结构严谨、自然、清晰、完整。

在谈到论文的写作步骤及进程时,陆老师特别强调写作过程中要积极与导师沟通,主动向导师请教,听取导师的指导。如果研究的问题跨领域、跨学科,也可向授课老师或相关领域的老师们请教。关于论文写作的时间管理,提前设置写作时间表和截止日期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最后,陆老师引用了德国学者Walter Benjamin的一段话,生动地形容写作的过程。

Work on good prose has three steps: a musical stage when it is composed, an architectonic one when it is built, and a textile one when it is woven. 达到好的文笔有三个步骤:一是如谱曲般的设立架构的阶段,二是如建筑般的建造实体的阶段,三是如编织锦缎般的呈现肌理的阶段。

通过课程学习,我不仅了解了课程,更意识到自己的角色的转变。从本科生升为研究生,自己将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但对未来的学术之旅仍然充满期待。

——Ignacio Albe (阿根廷)2020级中国学(政治与国际关系)

2020级中国学(政治与国际关系)Nicholas Lyall(澳大利亚)也提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令人兴奋”,过去他花很长的时间独自研究,今后将计划与不同领域的老师多多接触,从他人的视角来发现自己的弱点和新的机会,避免盲目写作。


11月19日,Manson老师则进一步从结构主义的角度讲授如何高效撰写学术论文。

Manson老师介绍了同学们在写作中常见的一些典型问题,例如选题、论文结构的逻辑性、行文规范等。结构主义是一种具有不同变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广泛来说,它是指通过研究各结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探索论题的研究意义。论文行文中,虽然没有统一的规定,但每一学科或流派中都会有一些共同的范式。

他建议同学们广泛深入阅读文献资料,尤其重视中文文献的阅读,这些对确定论文题目大有裨益。无论是对旧识的新解,还是提出新的假设或是将现有的技术应用到新的领域,都可以就此进行独立的研究,并从中做出实质的贡献。

此外,Manson老师详细介绍了目前学术领域广泛应用的常用模型,并通过可视化的案例具体呈现。在写作时,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学科领域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写作风格与结构。虽然有学者指出结构主义的局限性,但他认为理解所从事工作的结构可以增加工作的效率,而不是限制,其目标是可以避免花太多的时间在无用和低效的写作上。

我认为学堂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地方,授课最大的乐趣在于每年都能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同学们的不同经历和背景都是闪光点,这种创新性还会随着每年选课学生的不同,持续不断地带来新的体验,教学相长,在学堂授课是非常美妙的体验。

在回答同学们提出关于独立写作还是合作写作时,Manson老师认为在学术研究中,相互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共同参与的越多,越能理解自己在写作中的责任,并从其他人的工作中获益。但无论采用独立或是合作研究的方式,都需要采用高效的方式交流,最终形成有效的写作。


心中思绪万千,下笔难有一言。如何将模糊的想法写成一篇引人入胜的论文,是论文写作中常遇到的困扰。

12月31日,陈利老师就此问题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以几位学生的论题开场,陈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了其中潜在的问题以及写作中可能会面临的困难,进而得出了寻找有趣可行且有研究意义的论题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且最具挑战的一环的结论。

“有趣且让人感兴趣”是选择论题的出发点,同学们可以从未来投入在此论题上的时间、对论题的兴趣点以及此论题能否引起其他读者的关注等方面来寻找论题。在确定论题前,大量的研究和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陈老师建议大家可以在JSTOR或是谷歌学者等学术数据库中做至少5个小时的研究,甚至再花2天的时间对文献进行进一步的阅读,来回答“我为什么感兴趣”。

其次是论文的可行性。陈老师建议同学们在撰写时间和可获取的资源范围内选择一个可行的主题。当然,这并不意味要将论题局限在基础的或是很小的范围内,相反,这是鼓励同学们对概念的理解有创新及“大思考”,但在制订研究计划时将其具体化。针对这一点,陈老师建议大家可以提前制订写作计划,通过分析现有的资源、计算文献阅读、访谈或搜集数据的时间、论文修改、遇到瓶颈时分解话题等办法来进一步缩小重点,从而缩小研究和分析的范围。

谈及论文的研究意义时,同学们可以从研究的问题、方法及角度多种组合的使用来实现论文的创新,并通过将论题与其他重要领域的关联,清晰阐明本研究的优势和价值来说服其他学者。

陈老师还引用了“视窗方法”提醒同学们不要满足于直观的发现或结论,不要局限于资料表面的解释;要透过“看到的”资料,寻找“看不到的”部分以及看不到的原因,并对其进行批判性思考,去除偏见,像侦探一样去计划和思考研究问题,然后像律师一样去推理和写作。

我对学堂的学生印象深刻,学生们的写作、阅读能力以及理论基础很强。学生在课前认真准备,课上也能把比较复杂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并进行批判分析,深度地写作。

另外,除了课堂及书本知识,陈老师鼓励同学们学好中文,走出校园尽量多与各行各业的人接触,更多地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


燕京学堂必修课“学术写作”旨在培养学生撰写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报告及论文时所需的写作思维与技巧,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及科研素养,加深国际学生对中国的了解与认知。

未来春季学期,“学术写作”课程将继续邀请校内外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同学们从事跨学科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文字:Agostina Blengino(阿根廷), Paulina Uznanska(波兰),王蓉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