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塔是北京大学里最高的建筑,也是许多人心中北大精神的象征。
对博雅塔的向往,代表了人们对求学北大这一梦想的追寻。这群梦想家中,就包括Kai Sandbrink,而他也在2020年幸运地成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第六届学生。
Kai Sandbrink从小在美国和德国长大,本科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主修生物技术和数学。2020年他获得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系统与计算硕士学位,并在九月份加入了燕京学堂。
在燕京学堂,Kai为自己选择的专业方向是法律与社会。作为一个拥有生物、数学、计算机学科背景的人,Kai说自己其实对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一直都有很浓的兴趣。在未来,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将科研与社会更加紧密结合”的事情,因此他很珍惜燕京学堂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模式。
“我认为,学习理科能够为一个人的推理和逻辑能力奠定非常坚实的基础,也可以培养我们定量分析的能力。”Kai说道,“同时,在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这样的背景也给了我一些优势。在燕京学堂,我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中国社会对‘科学’这一概念的认知,以及科学如何影响社会的发展。我认为燕京学堂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环境为我提供了研究这些问题的绝佳条件,因为我不仅有机会和许多社会科学的老师们探讨问题,还能仔细观察‘科学与社会’这一议题在中国这样一个对我来说非常不同的文化中的呈现。”
Kai对中国的兴趣,源自本科时期去香港科技大学交换学习的经历。“我之前与中国完全没有任何联系,但我知道自己一直都想不断尝试新的东西,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初到香港的时候,我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新奇的。”他回忆道,“有些表面上的文化差异马上就出现了:中国人喝热水、喜欢去KTV,我还惊讶地发现学校里有如此多的社团,大家还会以宿舍为单位在中庭区比赛唱歌。”Kai回想起在香港初次接触中国文化的经历,这一切让他觉得陌生又有趣。而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旅行,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的中国同学和朋友们都非常友善好客,总是热情地与我分享自己的文化,也愿意了解我的故事。”
也许是因为这些文化冲击,也许是因为友好的中国朋友,Kai在香港的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的兴趣生根发芽,并开始学习中文,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中文的一些表达方式在英文中没有相对应意思,这给他的学习带来了不少挑战,但他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那就是尽量多地去跟中国人对话。
“不管是在旅途中,还是在学校,跟中国人对话总是能够让我学到新的东西。”因此,Kai也积极地建议其他学习中文的朋友们,“根据我的经验,不论你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在你的附近一定会有中国人的身影。大胆地去跟他们交谈、去做朋友吧,相信你收获到的会比语言更多。”
在修读神经系统与计算硕士学位时,Kai又一次来到中国,前往清华大学交换,并在那里第一次听说了燕京学堂。“在清华学习时,一位香港的朋友为我介绍了几名燕京学堂的同学。”Kai解释道,“对我来说,燕京学堂意味着一个将我对中国的兴趣‘正式化’的机会。虽然我之前学习的都是看似无关的领域,但其实长期以来,我对中国文化和汉语都非常感兴趣。我相信在这里能够有机会将自己的兴趣和学术背景真正结合起来,做更有意思的探索和研究。"
在学堂学习的第一学期已经过去,虽然现在Kai只能在线上参加所有课程和活动,但他依然觉得收获满满。“纵然我们相隔万里,我却一次又一次地从学堂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情谊中感到温暖。”
上学期,除了必修的汉语课和“转型中的中国”,Kai还选修了三门课程,他表示自己喜欢在学堂上的每门课,尤其是林菀娟老师教授的“中国企业经营者的经济学思维(Economic Thinking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
“这门课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同时我也觉得这门课在适应网络教学方面做得非常好,让处在不同时区的同学们都能同步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展示环节,老师让我们根据自己读的书做一份报告并且要对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这一环节的设置也给了我们跟不同时区同学们更多互动的机会。”
提起线上学习的经验,Kai表示,燕京学堂的老师和助教们回复都很及时,这给了他很大帮助。“上网课有时候会有种孤立无援的感觉,因为你线上和线下的生活是完全分离的,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没有人在跟你上同一门课,所以在线上跟同学们建立紧密联系就变得很重要。”
学堂办公室的老师和同学们也组织过不少线上活动,让大家有机会“聚”在一起,加深彼此的联结,这也是Kai说他在学堂生活中最喜欢的部分。“我们一起举行了很多活动,包括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中秋晚会、新年晚会,大家虽然分散在世界各地,但共同在云端积极地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与习俗,这也是非常难得的体验。”
春季学期即将开始,和大部分同学一样,Kai盼望着能来到学校跟大家相聚。“听我的语伴说北大新食堂里的火锅很好吃,作为一个火锅爱好者,我迫不及待想去尝尝。”
之前在清华学习的一个晚上,Kai曾经和朋友来过北大,远远地看到过一次博雅塔。他的心里一直记着夜色中的博雅塔,也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到北大校园,“好想在白天好好看看博雅塔。”
*文中图片由Kai Sandbrin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