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言和历史爱好者,Yuan Zeng Ashley Tan在燕京学堂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从参与课外活动到创建语言学习社团,Ashley克服了线上学习的困难,把学习玩出新花样。他虽然缺少在静园学习的亲身体验,但静园已经成为他的学堂经历里标志性的回忆。
Q: 你最初对静园的印象如何?
A: 我最初对静园的印象来自燕京学堂的介绍册,静园的图片不仅让我窥见了中国历史的影子,也看到了许多具有现代化特征的内部特色构造。作为燕京学堂历史与考古方向的学生,我非常期待能在静园这样有历史层次感的建筑内学习。
在被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录取后,我对静园的印象也没有太多改变。我的中文老师不断强调静园的院子有多美,学生们都喜欢约着在院子里闲逛、聊天。她的描述为静园添加了诗情画意,也让我更期待能亲自见到它。
现在,在参观了静园的文化历史展览后,我对静园的印象变成了“古老”和“神秘”,它在我心中占据了愈发重要的地位。
除了物理空间的解读,静园的理念也与燕京学堂理念相同——中外元素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它将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了一起——人们在静园里交流互动,赋予它更深远的意义。
Q: 静园在你的校园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 对我来说,静园仍“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很多其他国际学生也许有同样的感受。我们不时收到来自燕京学堂的邮件,也不时看到静园活动的照片。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到静园,但仍然觉得它触手可及,我们正以一种不同的方式体验。除了物理空间之外(虽然我还没参观过),静园对于我来说可以延伸为一个抽象的空间,因为我参与了许多学堂的课程与活动。所以,即使我现在不在静园,我仍以某种独特的方式感受着。
Q: 如果让你用三个词描述静园,你会选择什么?
A: 我会选择——间接感受,跨越时空,也许还有鼓舞人心(就其历史而言)或者发人深省的(激发学生们思考对中国和世界的看法)。
由于疫情影响,静园从集体生活变成了在时间中流转的抽象空间。于我而言,线上的社群联系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当我放弃律师的工作,选择加入中国学的项目,我就决心要百分百投入其中。我通过线上的活动结识了许多新朋友,这使我非常开心,因为我意识到友谊不会因为线上线下的区隔而有所不同。我想,我并没有像之前自己想象的那样错过燕京学堂的愉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