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門 | Hana Lord (美国):燕京学堂2020届毕业生

在来燕京学堂之前,Hana对于亚洲的理解主要基于日本——她的家庭移民前的祖国。从欣赏高速发展的城市景观到听闻燕京学堂的同学穿越古丝绸之路的游历与探险故事,Hana认为在中国的那段时光充满能量与生命力。而静园则正是燕京学堂和这些美好经历的核心:它让学子们能互相交流、博采众长。

中国概观

大学本科时期我在格林内尔学院就读,在毕业论文中,我分析了我的家族在日本殖民时期的移民到美国的历史及其战后经历。学习了那段黑暗时期的日本历史以及当时的一些政策所造成的影响,我决定来中国。希望在燕京学堂可以更好地学习中日关系,了解其如何被历史记忆所影响,以及其他参与塑造着这段关系的论调。我清楚认识到,如果不了解和思考中国的立场,我无法再继续研究东亚关系中所谓的“历史问题”。

当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我对于这座城市是什么样完全没有概念。我非常震惊,因为它与我在日本短暂时间中所了解到的完全不同。这座城市不像日本的城市那么有序、整洁,但是融入的过程让我觉得轻松不少。或许是因为我在文化上了解得还不够,但我也的确感觉到在北京人们更加随和。与日本相比,在撞到别人或赶火车的时,中国人会有更多的同理心。


历史——静园

在静园上课的感受太棒了。这么美丽的建筑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学习体验,也成为了我们重要的活动场所。我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由我们班的Olivia Holder主持的,她现在正在英国攻读博物馆策展研究的硕士学位。她当时与云南省的东方茶叶公司共同策划了一次品茶活动。

我们这一届的另一个学生Ankur Shah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助下,沿着丝绸之路从威尼斯驾车来到北京。基于这次旅行经历,他组织了一次“丝绸之路系列演讲”,邀请政治、经济、发展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来开讲座。我觉得这是静园最美好的地方:人们在知识交叉汇集之处沟通交流,从在燕京学堂所形成的小纽带不断向外扩展。


建筑——静园

静园的门特别有标志性。每当我走过拍照的游客,推开大门,踏进静园时都感到非常荣幸。能够跨过那道门槛,与学校的标志性建筑联系在一起,我觉得十分自豪。

挂着藤蔓的的大门具有传统的中国美学,完美融入静园的气质,但遗憾的是,我对中国建筑所知甚少。能在这么美的地方上课实在是太赞了。


混杂——学堂记忆

当我忆及学堂的时光,我想起的是同学的面孔和学堂的活力。在学堂遇到的同学是我见过的最有趣、最聪明的一群人。学堂的学生们都很乐于冒险,对于国际学生来说,他们大胆选择了在中国生活两年;对于中国学生来说,他们勇于参加这样新式的跨学科项目。

当我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国时,我发现我仍有很多想去看的,有很多我还不理解的。有谁能成为"中国通"呢?我对中国有深深的爱,但我仍不认为它是属于我的。中国广阔且丰富,在许多方面均是如此。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