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5日上午,“我,門”跨学科文化展在北京大学静园四院开幕。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出席了开幕仪式并发表讲话。他认为,作为献礼燕京学堂成立七周年和北大123岁生日的礼物,这次文化展凝聚了团队的才智与心血,是同学们用真情实感制作。同时,这次展览也是一次跨学科、跨文化的课外实践,利用传统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手段,融合了历史、人文和艺术等多学科内容,将静园风物时空交叉在一起。最后,范士明副院长希望大家能够继续书写静园故事,为北大增添更多美好。
尊敬的王校长,各位同学、老师、朋友,大家早上好!
首先还是要祝贺“我,門”团队精心准备的静园文化展如期开幕。祝贺你们!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今天是燕京学堂成立七周年,这个文化展是送给学堂最好的生日礼物,也是我们献给北大123岁生日的一份小小贺礼。
我觉得这份礼物非常特别和珍贵。第一,是因为这个文化展完全是你们的原创。从创意、规划,到搜集各种资料、独立研究,到购置布展材料,再到木工、漆工等加工制作,全部都是你们亲手、独立完成的。这里面凝聚了团队的才智、心血、可能还有鲜血。是吧?我听说玮欣同学好几次受了点小伤。我中间来过你们在四院二楼的工作坊两次,看到几个同学在那儿干活,既辛苦又快乐。这份礼物是你们在课余花费了几个月时间,用心、用情感手工制作的。谢谢你们!
第二,这个礼物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又特别符合我们学堂倡导的跨学科、跨文化的学习、思维路径。这个文化展,结合了不同的学科知识,就像你们的海报上写的,有历史、有人文、有艺术。这个展览里面不仅有静园的建筑、更有静园里的人;有静园的过去,也有静园的现在。时间和空间交错在一起,比如说墙上的老照片,还有楼梯上一步一段历史。主体和客体也融会在一起,因为在我们走进静园的时候,我们也就成为了这个展览的一部分。我特别喜欢这个感受。另外,这个展览虽小,也是传统手段和信息科技的结合,二维码、VR 都融入了展览中,让同学们远在万里之外也能体会静园。它又是中英双语的,而且静园本身又有燕大的历史。所以,这个展览是我们一次跨学科、跨文化的课外实践。
最后,这个礼物或展览很特别、珍贵,是因为你们对于展览主题“我,門”的阐释。在你们发布的展览预告里,已经有精彩、独特的解释,我就不重复了。静园是一个独特的地方,在访谈中,你们已经发现,老师们、同学们,在使用不同的词汇描述对静园的感受。在过去90多年中,静园的每一扇门后面,都藏着无数的故事。不仅是指这六个院落的大门,也包括建筑里每一间办公室的门:也许门里面,就有谁的字、谁的画、谁的书……我希望,大家来到四院观展,走进这扇门,可以些许回到过去;走出这扇门,静园已经留在了我们的内心。学堂在过去的七年里,能够利用静园三院和四院,让中外师生敞开心扉,交流切磋,踏进中国学的这扇知识之门,真是十分荣幸。不过,中国学校里经常有句话,叫做“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们能够做的,可能仅仅是微小的支持工作,给大家提供走近静园、走近北大的机会,而你们,才是续写静园故事的主角。期待你们,在未来的日子里,给静园、给北大增添更多的美好!
最后,再次感谢“我,門”团队,特别感谢参与指导的各位老师!感谢学校领导和各部门对学堂的支持。希望大家享受这个文化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