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8日上午,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艺术史系副教授王海城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师生带来了题为“三星堆的远古文明与历史解释的危险”(Civilized Aliens in Sanxingdui and the Perils of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的讲座,分享了对三星堆文明的解读。本次讲座是燕京学堂2021-2022学年必修课“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的第二讲,讲座由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和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共同主持。讲座中,王海城老师介绍了三星堆的出土文物,分享文明演进背后的漫长历史,并对同学们开展研究提出了建议。
讲座之后,王海城老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王老师首先谈到,著名艺术史学家罗越和罗伯特·贝格利先生对青铜器及绘画等领域的艺术研究,均强调“视觉证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艺术创作是视觉思维的产物,而非通过语言来思考,这和音乐的创作过程类似。同时,“文献证据”也十分重要,有其自身的写作动机,通常关注艺术创作的外部环境。正是清宫造办处档案的完善保存,才让我们今天有机会知道宫廷艺术品制造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无法简单地将两种“证据”进行比较,具体选用哪种证据,取决于研究者具体的研究对象。
接下来,谈到三星堆及玛雅文明时,王老师认为两种文明的不同之处,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各自文化的独特性,而其相似处可以引发我们对人类共性的思考。两种文明在城市发展、创世传说、祭祀礼仪等方面都值得我们进行比较。玛雅遗址由于本身主要是石头建筑,发掘相对容易,复原也比较直观,这是中国考古很难有的优势。因为这两种材料的不对等性,深度地比较才能够帮助我们想象消失的景象。
最后,王老师寄语燕京学堂的同学们,希望大家能够拥有开阔的视野;广泛涉猎不同的文学作品,没有文学的世界,就如没有音乐的世界一样,是无法想象的;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多去不同的地方看看,这将为未来的研究带来不可估量的帮助。
讲 座 回 眸
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面具……三星堆出土了许多精美且具有深刻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同时,他们神秘的身世和背后的历史也引发了考古学家的热烈讨论,本次讲座中,王海城副教授从三星堆出土文物出发,带同学们一同走进考古学家的世界并解读文物背后的历史。
王老师首先梳理了三星堆的发掘历史,从三星堆玉器第一次被农民偶然发现,到深入挖掘,中间曾经历几番周折,最终这些轰动世界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发现,三星堆出土的许多文物均有人为损坏的痕迹——有些器物被故意打破,丝绸被烧灼。而文物本身的外观更是前所未见——例如出土的青铜人带着金色面具,穿着丝绸袍子,眼睛也异常的大,无怪人们愿意相信他们是外星人。
研究三星堆文物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包括文字记载的缺失、文物的确切时间难以确定、部分文化遗址遭到现代建设的破坏等。而不同地域竟然出土了不同时期的类似物品,因此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需要先通过猜想的方法去推断文物的作用和过去的历史,再寻找出土的文物提供的线索。
王老师也分享了他对于三星堆文明来龙去脉的推测。针对有的学者提出成都平原从城邦林立到三星堆一家独尊,有可能是因为与来自二里头的人群联合才达到的假说,他认为博弈论和蝴蝶效应可以为之提供一个解释框架,但是如何解释二里头文化因素所折射的政治背景,则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和猜测的成分,石峁等地的新发现就对原有假说提出了挑战。
最后,王老师对同学们的日常学习和研究提出了建议。在考古和历史研究中,面对一些共识暂缺的研究问题,有时候新出土的文物并不能完美解决当前的困惑点,研究者们需要耐心探索新线索与现象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此外,研究者们不可避免地会被缺少线索和资料所困扰,在这个时候,同学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推断。平常对小说的阅读大有裨益,既能够增加想象力的训练,也能够增加对不同文明的了解。
师 生 互 动
Q:在研究中,您建议我们等待来自各方的线索以总结出更周全的理论。您认为现代技术可以加速这个等待的进程吗?还是说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每一件文物的出土呢?
A:耐心地等待每一件文物的出土只是其中的一个方法。现在存在一个问题,即资源分配不平等,一定程度上因为三星堆的研究会与文明的起源有关,所以现在大量的媒体和技术资源集中在它身上,但目前仍需要等待一个较长的修复周期。在我们利用现代技术的时候需要注意,不管技术有多么先进,它始终是一个方法,我们仍需要用人类的智慧来解读文物。通过技术,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基本的信息和分析框架。但如果我们想要通过文物来了解人们的行为,这仍是一个有许多悬而未决的假设的领域。现在在文物挖掘、分析和碎片拼接环节,研究团队已经开始尝试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以提高识别文物残片的效率,研究团队也很期待考古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效果。
Q:三星堆的文明是否与中国或者是中国以外的其他地方有所关联呢?
A:在三星堆刚发现的时候,有相关讨论指出三星堆与印度的联系,因为它们正是在青藏高原的两侧。可惜的是,目前还没有可靠的证据线索对比三星堆和中国以外的文化。关于陕西的石峁遗址则有一些对比发现。一个世纪前,一名中国的地理学家提出中国地理的文明分界线——胡焕庸线,这条线是中国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的分界线。另一名考古学家童恩正对比了沿线两侧的物件,并从中发现了诸多相似的文化元素,这体现了文化的交流融合。而这些文化上的共性也引出了一些推论,如孙华教授曾提出三星堆文化的人群可能通过甘青地区南下三星堆,因为甘肃天水出土的嵌绿松石铜牌与两地有共性。
讲座内容整理:张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