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 罗含艺:冬奥会志愿者的花样赛道

还有一个月,北京即将迎来第24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冬奥会倒计时100天时,来自首都66所高校的冬奥会志愿者代表们举行誓师大会,为即将开始的盛事做好准备。

来自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0级的罗含艺,正是本次冬奥会志愿者中的一员。罗含艺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学习法语语言文学。在燕京学堂,她的研究方向是法律与社会。

读书研究 寻找自我

本科即将毕业时,罗含艺通过同学介绍,第一次知道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名字。她被项目描述中“多元”“跨学科”“跨文化”这样的关键词吸引,感觉自己找到了心中“理想的学校”,便毫不犹豫申请并通过层层筛选,来到燕园学习。

提起在燕京学堂学习和生活的经历,罗含艺表示,虽然她不是一个喜欢提前预设期待的人,但在静园的这段时光却“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

“可能有同学会觉得因为受疫情影响,缺少了与其他同学线下交流的机会,但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觉得在学堂目前为我们提供的平台上,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机会,也实现了我的一些心愿与目标,因此我很满足。”

罗含艺从小就很喜欢文学,在初中时期就曾经大量阅读并学习英美文学,本科期间她学习法语,又为自己打开了认识世界的另一扇窗口。热爱文学的她,在燕京学堂的课堂上收获颇丰。

在北大外国语学院林庆新副教授开设的“比较视野中的中美当代小说”这门课上,含艺读了很多书,也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围绕生死之问、创伤书写、身份认同等话题展开过深度讨论,在阅读和交流中提升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而在北大教育学院张冉副教授开设的“质性研究方法”一课中,含艺也受到了系统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这对来自文学背景、从未接触过社科研究的她开展新的研究、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都大有裨益。

此外,燕京学堂支持同学们选择北大其他院系的课程,因此罗含艺也选修和旁听了外国语学院的一些课程,包括十八世纪英美文学、法语文本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等。在课上,她跟不同院系的同学们一起组成小组,练习和排练戏剧,在最终的汇报演出中,她还利用了自己的长笛特长参与表演,她的表现也得到了外国语学院老师们的认可。

含艺表示很感谢学堂提供的平台,让她能够再次点亮自己对语言学习和戏剧表演的热情,在北大的课堂上,又一次找到展示自己的舞台。

活动内外  编织友谊

除了在课堂上,罗含艺的身影也奔波在燕园其他许多地方:交响乐团、冰球队、花样滑冰社团、燕京学堂研究生会……她全心投入到每项活动中,充满兴奋与热情。

在燕京学堂研究生会执行委员会,罗含艺牵头为线下和线上的同学们组织了许多活动,包括中外节日庆祝、Vlog比赛、学年末庆祝等。

谈起在研究生会工作的难点,含艺说如何让更多的同学参与活动肯定是其中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如何与其他外国同学更有效地交流。因为语言能力比较强,一开始含艺认为和同学的沟通不会有问题,但在真正交流时才发现有时候差异不仅来自语言,更在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

面对分歧如何解决?遇到不被理解的情况该怎么办?在反复沟通中,含艺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应对方法,“做到相互理解有时候真的很难,但是我也只有努力尝试去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打开心胸,去协调和接受彼此的差异,找到我们的共同点,争取达成共识。”

在活动和交往过程中,罗含艺和同学们结下的深厚友谊。她和新加坡同学Yuan Zeng Ashley Tan共同讨论对语言和文学的热爱,在交流中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她和室友徐欣怡、美国同学Sophia Dooly每周相约一起观看含有中国元素的动画片,探讨中国文化,也更全面地了解了美国文化,“虽然我们只能在线上见面,但还是可以成为交心的朋友!”

营地教育 点燃热爱

与罗含艺相处,不难感受到她出色的沟通、组织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而这些也得益于她的另一个热爱,那就是营地。

小时候,罗含艺是特别内向的人。15岁时,她第一次参加了一个国际青年营,这次经历带给她许多变化。在夏令营中,她接触到了与平常课堂里完全不一样的教育体验,受到了许多鼓励和认可,通过特别设计的游戏和训练,她也开始对周围环境和自身有了不同的思考。

这次体验点燃了她对营地的热爱,也让她迈进了探索营地教育的“新世界“。上大学后,几乎每个假期她都在营地活动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营地导师,到课程主管,再到营长,身份不停变换,她对营地教育的热爱也在不断加深。

“最初决定回到营地做导师,是因为我觉得自己在营地收获了太多,因此很希望把这种改变和成长带给更多的孩子们。”含艺说道,“后来做营地管理的工作,我帮助新的导师们设计课程,跟他们普及营地教育的意义,也是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影响他人,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出于对营地教育的热爱,罗含艺和朋友们在2017年至2019年参与组织了致远青年峰会。这一峰会结合长沙县七中的教育改革,是将营地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一个典型案例。

“参加致远青年峰会的孩子们来自长沙县七中,他们的教育基础比较薄弱,在以高考分数为标准的教育体系下,并不占优势。”含艺解释道,“但是引入营地教育后,我们能够看到学生们身上发生的真实改变。”

现在,罗含艺也继续选择将长沙县七中教育改革作为在燕京学堂毕业论文的研究话题。

她认为,营地教育不仅仅是一个体验项目,更可以是一种能够运用到生活中的教育哲学。它能够给孩子们带来进步,培养他们成为更好的人,因此也有可能成为改善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突破口。

享受冰雪 服务冬奥

在课程、活动和论文之外,罗含艺也在为即将开始的冬奥会志愿者工作进行准备。加入燕京学堂后,她看到了招收志愿者的信息,毫不犹豫申报了冰球队志愿者的职位,并且如愿入选。

谈起冰雪运动,含艺的眼中有抑制不住的兴奋。

“我太喜欢滑冰了!”含艺儿时希望自己的学校能有冰场,能每周都去滑冰,这个愿望在她来到燕京学堂后实现了。她加入了北大冰球队和花样滑冰队,每周有两天去冰球队训练,还有一天去冰雪大课堂或者跟朋友一起去滑冰。冰球队有免费的冰场,专业的教练从技术、战术等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

正是出于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和对志愿工作的热情,含艺加入了冬奥会志愿者队伍,并且已经完成多次培训。冬奥会志愿者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踏实辛苦的工作。

“志愿服务并不轻松,但是也许因为我做过24小时随时待命的营地工作,所以觉得还可以接受。”含艺笑着说。很快,她就要跟其他志愿者一起开始封闭培训和工作,直到奥运会结束。

今年受疫情影响,奥运会也将采取非常严格的防疫和管理措施。虽然知道工作会很忙,而且也不能回家跟家人一起过年,但是想到能够近距离接触比赛,和不同国家的运动员交流,含艺还是充满期待。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时我还太小,没什么机会参与。这次为冬奥会服务,我希望能像培训时老师们说的那样,向更多人展现我们中国当代青年人朝气蓬勃的一面,为传播中国文化做一点贡献。”

文字:王方妤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