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湖是个海洋,诗人都藏在水底,灵魂们都是一条鱼,也会从水面跃起”
“希望有一天,我能去未名湖看看。总能在北大的社交平台上看到未名湖春夏秋冬的照片。它是那么的美,却又像是遥远的梦。期待有一天,我能站在湖边,看看灿烂的夕阳,那将是一个十分美妙的时刻。我会对自己说,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一刻终于来了!”
这位提到未名湖时深情款款、期待早日踏进校园的女生,正是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1级比利时同学Dita Toska。
在来到燕京学堂学习之前,Dita已经获得了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和利兹大学的双硕士学位,主要研究公司法和金融法。
在欧洲求学期间,Dita从国际经济法教授那里第一次了解到了“一带一路”倡议。在此之前,她对中国其实并不太了解。“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涉及到的基础设施建设,引起了她的研究兴趣。从此,一个全新的世界和领域为Dita打开,她在毕业论文中探讨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庭,及其在解决国际争端中所发挥的作用。法学院毕业后,Dita决定继续攻读欧洲研究硕士学位,从跨学科的角度进一步探索欧亚关系。掌握的知识越深,她想了解的问题也越多。于是她开始思考,要想找到答案,那得去源头上寻找。还有什么比中国更合适的地方呢?而燕京学堂正好提供了最佳的了解中国的机会。
一些同学在来燕京学堂之前,已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和中国相关的经历,而Dita感觉自己在这个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因为疫情关系,Dita暂时不能来到中国,需要克服时差,进行线上学习,但她仍觉得有不少收获。
Dita在学堂的专业方向是法律与社会,她想从中国视角研究欧盟与中国的国际贸易投资关系。提到课堂学习,Dita充满了感激之情。一些课程,尤其是语言课,由于缺乏好的环境练习,增加了难度和挑战,但老师们尽全力给大家提供了深度的在线体验。Dita表示,日后如果有机会来到学堂,她最想要拜访教她中文的钱旭菁老师,当面向她表示感谢,谢谢老师对她的耐心和鼓励,让她有了持之以恒学习中文的信心。
在学习中有些许迷茫低落的时候,Dita会安慰自己,至少自己并不孤独,仍然可以和老师同学们在“云中”相见。有同学专门建立了一个zoom学习账号,每天24小时不间断开放,以便全球各地的同学们可以随时登录,找到小伙伴一起学习讨论。
这些点滴和同学们的互帮互助给了Dita集体归属感,也成为她的动力源泉。不管是学习还是课余生活,Dita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同学们保持沟通、建立友谊,组织一些线上活动,比如玩“真心话”或文艺联欢,这些轻松愉快的线上活动让大家释放压力的同时,也增进了对彼此的了解。
线下,Dita也尽可能和学堂同学们见面交流。她幸运的发现同级的德国同学John Warburg和她住在一个城市。于是,他们每周都会相约见面,一起探讨功课。大多数时候,Dita和John在讨论近期的阅读材料时,因为持不同的观点而产生辩论,但这样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许就是学习的乐趣所在吧!除了John外,Dita也曾和两位2020级的中国同学见面。同时,Dita也开心地分享到,最近她和几位同学相约去了曼谷,一起学习生活,她也很珍惜这样能和小伙伴们相处的美好的时光。
日常生活中,Dita喜欢阅读和写作。去年夏天,她决定完成小时候的梦想,出版一本小说,目前正在进行最后的收尾工作,一切顺利的话,她将在本学年结束时完成计划。作为一名法律专业的学生,Dita认为正是学堂的跨学科特色,提供给她宝贵机会,使她能和文学专业的同学们交流阅读和写作的心得,为她完成写作梦想增加了可能性。在这里,同学们的专业所长和兴趣爱好得以交融、延伸,孕育出更多新的想法和观念。
正是像Dita这样保持乐观开放的心态、向往未名湖的同学们,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心怀感恩,无论他们身在何处,都能将这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心系世界的情怀传递四方。
文字:郭一兰、Dickson Agbaji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