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2年中国学硕士项目宣讲即将开启,为了更好地帮助申请者们了解燕京学堂,我们邀请了九名学堂在校生和校友,听他们一起聊聊选择申请燕京学堂的原因,在燕园学习和生活的体验,以及作为“过来人”,他们有哪些申请经验和建议。
本期我们请到万宇瑶和穆伯扬两位同学分享他们的学堂故事。
万宇瑶:燕京学堂2021级学生,专业是中国学(经济与管理),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
穆伯扬:燕京学堂2021级学生,专业是中国学(经济与管理),本科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Q:为何会申请燕京学堂?
万宇瑶:我本来跟其他商学院的同学差不多,会关注更传统一些的商科或者金融类的项目。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学堂的招生宣讲,参加了第一场的宣讲会,正好是陆扬教授主讲的。我发现学堂这个聚焦中国、关怀世界的视角,以及做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和我自己的风格及未来规划非常契合。
穆伯扬:我选择学堂主要是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我非常喜欢学堂这样国际化的办学氛围;第二我非常看好学堂类似于博雅教育式的、跨学科的办学理念,我认为这是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一个学习与研究的状态。
Q:在燕京学堂的感受?
万宇瑶:感觉清华和北大的一个主要的不同的地方,就是清华可能更规规矩矩一些,而北大可能就是更包容,然后更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我们可以自己去选择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享受北大的生活,来融入北大校园的大环境。我参加了一些文体活动,比如说钢琴社,我也在学生对外交流协会当中担任骨干,促进其他院系和学堂的一些合作。这既是融入北大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从本科生生活到研究生生活的一种延续,我觉得这个体验还挺棒的。
北大和学堂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度,在教学方面,我们有很大一部分的选修课程是可以去自己设计、组合,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来决定的。比如在经济与管理这个专业方向,我可以去选择光华管理学院、国发院、经济学院开设的一些课程。我目前的学业导师,是来自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我觉得学堂在教务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来决定选课。
穆伯扬:学堂的课程设置我认为是一大亮点,学堂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每一位同学的学习要求,就我个人而言,我未来的计划是要读博士做研究,所以说我选修了好多与研究相关的课程,学堂也批准了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学习方案。导师方面学堂为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位Faculty Adviser(学业导师)和一位Thesis Adviser(论文导师)。同学可以选择两位导师,也可以选择同一位。比如说我的导师,是本科期间就曾指导我进行学术科研的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导师,这对于我未来研究的一贯性有很大的支持与帮助。
Q:在燕京学堂印象最深的活动?
万宇瑶:我印象最深的活动就是Joyce(冯玮欣)学姐办的“我,門”跨文化主题展。因为我在入学前的五月,在活动开幕的时候就已经提前参与其中,做了一些翻译的工作,来到学堂生活学习之后,我也认识了Joyce学姐,和她有了一些更深入的交流,我觉得这个是很有缘分的一件事情。
穆伯扬: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也是一个非常独特的经历,就是我在学堂度过了第一个寒假与春节。因为我能在美丽的静园四院进行读书与研究,使我内心变得很宁静,这段经历也仿佛净化了我的心灵,对于我未来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
Q:对申请燕京学堂的建议?
万宇瑶:先梳理一下自己过往的各项经历,不管是国际交流,还是实习或研究,然后去跟学堂所期待的一些特质进行匹配。比如说学堂期待有丰富的国际交流经历,有自己做研究的经历,然后进行这样一个匹配之后再进行深挖。不仅要能说出自己在这一段经历当中做过什么事情,更多的是要能展现自己的思考,比如在这段实习或者这段研究当中,对一个领域觉得它有什么问题,或者怎样做能够使它变得更好,这样一种思考可能是学堂非常期待你所能展现出来的。
穆伯扬:首先,在申请学堂的过程中,大家要展示出自己的英语,尤其是口语方面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申请竞争力,同时也可以证明自己有能力适应未来学堂国际化的学习与生活。第二,大家要想清楚自己是否喜欢博雅教育,以及跨学科式的教育,是否愿意打破自己原有的舒适圈。第三,因为学堂的项目是一个以学术为导向的项目,所以大家在申请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清晰的学术与研究计划,这样也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学堂的学习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