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2年中国学硕士项目系列宣讲本月已经开启,为了更好地帮助申请者们了解燕京学堂,我们邀请了九名学堂在校生和校友,听他们一起聊聊选择申请燕京学堂的原因,在燕园学习和生活的体验,以及作为“过来人”,他们有哪些申请经验和建议。
本期我们请到刘逸姝和徐欣怡两位同学分享她们的学堂故事。
刘逸姝:燕京学堂2021级学生,专业是中国学(法律与社会),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
徐欣怡:燕京学堂2020级学生,专业是中国学(经济与管理),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
为什么申请燕京学堂?
刘逸姝: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需要具有跨学科能力的人才。我的学术兴趣是国际经济法,在燕京学堂除了传统的法律分析之外,我还能够接触到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人类学、宗教哲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和训练。这样综合性的训练对于我的研究有很大的益处,除了表面的国际政策分析,我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政策背后的一些顾虑和政策制定的目标,这能更加好地培养我构建成熟的学术体系,以及开拓我的国际视野。
徐欣怡:我申请学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我本科期间有比较多的海外学习经历,比如说我曾经去美国参加暑期学校,在悉尼大学进行了为期一个学期的交换。回国之后,我希望能够在一个国际化、多元化的环境当中继续我的研究生生活;第二,在学堂我有机会自由地选择北大不同院系的课程和老师,根据研究兴趣去进行研究和论文写作,这是吸引我选择来到学堂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燕京学堂的感受?
刘逸姝:在学堂学习法律与在传统法学院相比着很大的不同,这里有跨学科的思维、有国际化的视野,学堂开设了许多中西交汇、学科交融的课程,老师和同学们的背景也丰富多元,课堂内外的讨论有利于我们进行综合性的思考,进行跨学科的交流、协作和研究。学堂这样丰富多元的课程有利于我们开拓创新思维,能够跳出传统的法教义学分析,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和研究经历。
除了平日里在学堂的课程和研究之外,我积极参与了许多北大的学生活动,比如登山、摄影和舞蹈社团等。我认识了许多北大不同专业的同学,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北京大学多元、自由和包容的校园氛围和文化。
徐欣怡:我在研二期间有幸担任了学堂招生办公室的学生助理,协助招办老师整理过一些招生材料,看到同学们过往的经历和背景都会让我惊叹,我们的国际学生来自于国际知名高校,比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等。能在学堂有机会与很多优秀的同学们一起交流、一起学习,与他们成为朋友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对申请燕京学堂的建议?
刘逸姝:首先全面和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本科经历,看一下有哪些跨学科的研究,有哪些国际化的交流,确定自己是否与燕京学堂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也能够为后续的申请做准备;对于纸面材料的准备,大家可以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想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要来燕京学堂,以及你能够为学堂做哪些贡献;关于面试,大家不用紧张,只要能够流畅、真实、真诚地表现自己就可以了。
徐欣怡:首先全面和系统地梳理自己的本科经历,看一下有哪些跨学科的研究,有哪些国际化的交流,确定自己是否与燕京学堂的教育理念相契合,也能够为后续的申请做准备;对于纸面材料的准备,大家可以进行发散性的思维,想一下自己为什么想要来燕京学堂,以及你能够为学堂做哪些贡献;关于面试,大家不用紧张,只要能够流畅、真实、真诚地表现自己就可以了。徐欣怡:在申请的过程当中,第一步我们要先讲好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要讲好自己的故事,我觉得主要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我为什么要选择燕京学堂,第二个就是学堂为什么要选择我。
当时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时候,我首先去提炼了关于学堂的四个关键词:中国研究、国际化、跨学科和领导力。提炼完关键词之后,我回顾了本科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我做过哪些调查、参与过哪些研究项目、去哪些国家进行过海外交流,并且参与过哪些社会实践和学生工作。回顾完经历之后,我把每一段经历组成一个模块,变成一个小故事。最后根据学堂的四个关键词,把不同的故事放到每一个部分当中,最终去构成一个完整的、属于我的story line。
到了面试阶段,我觉得同学们可以放宽心,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学堂的每一位老师、每一位面试官都会抱着非常开放、包容的心态去了解每一位申请者。大家一方面可以去尽可能地熟悉自己的简历和经历,把握好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在面试过程当中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地去讲好你的故事;另一方面,大家也要放松心态,在面试时,你对面坐着的是愿意了解你的人,你要尽可能以最轻松、最自然的方式向他们去展示最真实、最自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