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暑期。 为丰富暑期文化生活,满足大家在放假期间开拓视野、提高文化素养的需求,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特意推出“院长开讲”栏目。
董强院长长期深耕跨文化领域的研究,在暑期讲座中,他将围绕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的艺术和文化,为大家娓娓道来以中、日、法三国为主的东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和魅力。
本次讲座分为三期,我们将在暑假为大家一一呈现。
东西方文化艺术之互鉴-第三讲
交通发达、开放自由的新世纪
我们离20世纪既近又远。21世纪的很多问题,是因为我们没有好好地消化20世纪。20世纪破坏了许多传统,颠覆了很多东西,但同时20世纪释放出了巨大的新能量,尤其是个体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解放,艺术家的地位也大大提高。所以艺术创作有时变得非常先锋、前卫,也变得纯粹。我希望能够通过一些例子,让大家感受到这一点。
罗丹与花子
大艺术家罗丹对中国和日本的艺术情有独钟。尤其到了晚年,他的艺术创作受到中国和日本艺术的很多影响。罗丹对来自于亚洲的异域风情表示彻底的兴趣,让舞女完全处在她们自己国家的氛围中。他晚年时青睐一位名叫花子的日本舞女。通过对花子的表现,罗丹把自己的艺术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日本著名作家森鸥外为此专门写了短篇小说《花子》,讲述罗丹跟花子的相遇。
在一棵大树的底下,很难再长出另一棵大树——布朗库西
全世界有很多人跑到罗丹门下学习雕塑艺术。罗马尼亚年轻人布朗库西在一个月以后就离开了罗丹的工作室,开始自己的独立创作。他在走的时候说了一句著名的话:“在一棵大树的底下,很难再长出另一棵大树。”这就是20世纪的艺术家:他不再去追随一些大师,他要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布朗库西后来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
野口勇的中国情缘
提到布朗库西,是为了带出日本艺术家野口勇。我们在野口勇的身上,可以看到罗丹、布朗库西、齐白石等几条线。在法国、中国、日本这三个国家的游历和学习,让野口勇弥补了其生父对他造成的精神伤害,用艺术化解了自己个人家庭的痛苦,而且超越简单的日本民族意识,成为一位具有世界性的大艺术家。
赵无极与亨利·米肖的中西友谊
最后,我必须给大家讲赵无极和亨利·米肖的故事。这是20世纪最美好的中法相遇、绘画与诗歌相遇的故事。大诗人米肖(一译米修)对赵无极的赏识和持续的支持,让赵无极大胆走上了抽象之路,成为世界级大师;而赵无极启发米肖进行类似“中国方块字”的创作,完成从诗人到画家的蜕变。两人同为“内在世界”的拓荒者,成为20世纪跨文化、跨国界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