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留学生的“印象中国”

编者按:近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2级学生Ekaterina Kaligaeva(苏小小,白俄罗斯)、Matthew Aaron Kelly(马修,爱尔兰)和Ann Hermann(何珍慧,美国)接受中国新闻网采访,分享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的所见所闻,畅谈他们心中的中国印象。


以下是中新网报道全文:

“虽然我们都是外国人,但我鼓励朋友们互相用中文交流,这是很好的习惯,能帮助我们提高中文水平。”在自认“社牛”的白俄罗斯留学生苏小小的带动下,来自美国的何珍慧和来自爱尔兰的马修与她用中文聊了聊心中的“印象中国”。

何珍慧来自美国,马修来自爱尔兰。与苏小小一样,他们都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攻读硕士研究生。不同的是,作为新留学生的何珍慧与马修刚来到中国2个多月,而苏小小不仅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更是在留学之前就曾多次来到中国参加中文比赛,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小中国通”。

在苏小小看来,虽然中国与白俄罗斯在文化背景、习俗宗教等方面大不相同,但民众的善良友好、热情好客如出一辙,中国朋友多年来对她的欢迎与帮助让她觉得非常温暖。“就像中国和白俄罗斯都有饺子但味道不同一样,两个国家虽有差异,但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我都很喜欢。”她说。

“爱尔兰很小,中国很大,光是北京的人口数量就已经是整个爱尔兰人口数量的将近5倍。”提起对中国的“初印象”,马修多次感叹中国之“大”。他表示,有机会想要去“冰城”哈尔滨游玩,感受北国冬日里“冰雪大世界”的奇妙氛围。

何珍慧则表示,由于从小在小城市长大,来到北京的第一感觉就是“很不一样”。她也对中国的乡村地区很感兴趣,希望能够有机会去感受田园风光。三年前一次短暂的西安之旅也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有机会一定要再去一次西安,再好好品尝一下那里的美食。”

美食当之无愧是最能“捕获人心”的中国名片之一。说到美食,苏小小也打开了“话匣子”,报菜名一样列举了重庆小面、兰州拉面、麻辣香锅、火锅、烤鱼、冰糖葫芦、涮羊肉等一系列经典的“中国风味”。

曾经学习过爱尔兰传统音乐的马修表示,爱尔兰和中国都有笛子,在传统音乐上有相似之处,音乐也帮助他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中国。电影艺术同样是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何珍慧经常在学校里组织“电影之夜”活动,与同学们一起观看中国电影,深入走进“中国故事”。

高效便捷的“中国速度”也是苏小小心中“中国印象”的代表。无需提前等候太久的高铁、3个小时就能从北京到达上海的复兴号、不必随身携带现金和银行卡的移动支付、点点手指就送货上门的电商网购……对这些中国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便利,苏小小如数家珍。

“开快递柜的感觉好像过圣诞节时拆礼物盒。”在刚刚过去的“双11”购物节,何珍慧为迎接即将到来的冬天购买了厚外套,马修为装点房间添置了许多绿植,物流迅速、操作方便是他们网上购物时最直观的体验。

谈及未来计划,留学生们都希望能够在求学期间游览中国的名胜古迹,亲身感受中国的变化发展,并在毕业后结合自己的专长,在助力祖国与中国的友好交流和经贸发展等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