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学堂|在自由、互助的学堂氛围中规划未来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3年中国学硕士项目系列宣讲于5月正式开启,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燕京学堂,我们邀请了九名学堂的在校生和校友,与大家分享他们的申请经验、在学堂的学习和生活体验,以及今后在学术深造和求职过程中的建议。

本期我们请到徐杨、穆则帕尔和刘嘉越分享他们的学堂故事。

徐杨(燕京学堂2018届毕业生):燕京学堂2018届毕业生,在燕京学堂的专业是中国学(法律与社会),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银行总行工作。

穆则帕尔(燕京学堂2019届毕业生):燕京学堂2019届毕业生,在燕京学堂的专业是中国学(法律与社会),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目前在一家大型交通运输类央企工作。

刘嘉越(燕京学堂2020届毕业生):燕京学堂2020届毕业生,在燕京学堂的专业是中国学(经济与管理),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目前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攻读理论经济学博士。

   

当初选择学堂的原因是什么?

穆则帕尔:我在本科期间其实考虑过出国,但又非常舍不得北大的校园,学堂对我来说就是最优解。学堂的整个学习环境是非常国际化、非常多元的,同时又在北大的校园中,所以选择来到学堂。

刘嘉越:一是我对北大从小有非常高的憧憬,二是想在读硕士期间拓展自己专业和其他专业融合的边界。于是我浏览了北大的整个官网之后找到了学堂,看到学堂是一个如此国际化、多元化的跨学科交流平台,我当时就很心动,提交了申请,也很幸运被录取了。

徐杨:我本科是在北大拿的经济学的学位,对法律一直也很感兴趣,希望在研究生的时候能够有更复合的知识背景,因此选择了法律与社会专业方向。学堂选课自由度是非常大的,既可以选择学院的大班课,也可以选择小班课。你可以自行地去设计,去搭配自己的课程表,列出一个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在学堂的收获

徐杨:在学堂的两年确实收获了非常多,给我的求职也提供了很多的指引和帮助。很重要的一点是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跨文化的交流帮助我非常快速地理解差异,表达诉求,最终取得共识。课上,我们和来自各个国家的同学们一起做presentation,一起辩论。课下,我们在勺园的活动室组织各种主题活动。我还担任了燕京学堂课程助教和书院住宿辅导员,不断锻炼自己沟通和协调的能力,强化自己的综合能力。

穆则帕尔:我本科期间是一个非常社恐的人,来到学堂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就是一定要治好我的社恐。所以当时我组织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交流活动,交流沟通能力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很感激学堂给了我这样的一个机会,能够让我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

刘嘉越:第一年是集中授课的阶段,你可以从学校里面选自己想选的课,做出属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培养计划。第二年学堂会给学生非常大的自由度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我身边的同学基本上都在实习和秋招,我就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来准备考博。学堂给了我们这么大的自由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在求职过程中做了哪些准备?学堂的哪些课程或活动对你帮助最大?

徐杨:我的求职聚焦是在金融领域,当时选了一门中国资本市场分析的课程,老师用非常多鲜活的经典案例,引导我们去进行体系性的思考,同时通过辩论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深挖这个案例,让你仿佛置身在这个案例本身,这个过程让我收获非常大。第二点是实地的调研,我们有机会去西安、重庆、洛阳做田野调查,切实地踏在祖国的大地上去思考具体的经济问题,会比课堂上的感受力要更强。

穆则帕尔:我们在准备秋招的过程当中,其实是大家一起互相做mock interview(模拟面试),一起做笔试,一起收集材料,积累自己的面试经验,互相鼓励,互相帮助。

对于学弟学妹在深造和求职方面的建议?

刘嘉越:保持好奇心,在学堂的第一年搞明白自己想要在哪个方向进行深造。我建议是在第一年结束的时候定下来你要深造还是要工作。其次你还可以去请教导师,这样能更快地让你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徐杨:第一就是真诚:真诚是永恒的必杀技,你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和大家去交流能够收获很多不一样的角度、视角、故事以及启发。第二就是主动:你十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找到这样的人,多去和这样的人请教,也多和师兄师姐交流讨论,能够帮助你更加清晰自己的规划。第三就是勇敢:勇于去尝试,勇于实习,勇于去发掘自己的可能性,然后在这种摸索的过程之中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大三的你,该如何准备学堂申请?

刘嘉越:首先就是GPA。第二个是英语,因为在学堂里其实90%的时间说的都是英语,甚至会比在国外留学的同学说的英语含量还要高,所以英语很重要。第三点是你要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展示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

穆则帕尔: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提升自己和学堂的匹配度,首先要达到北大对硕士研究生的标准,同时还要达到学堂的一些要求,比如跨文化交流能力。尽可能地在申请材料中体现自己的跨文化交流经验和外语能力,这些都会是加分项。

徐杨:不管是求职也好,求学也好,包括申请学堂也好,我觉得核心其实就是知己知彼。首先是要知己,然后是要知彼,第三点就是让知己和知彼能够匹配上。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