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风采 | Koen Smeets:一本二手书,打开我的中国研学之路

来自荷兰的 Koen Smeets 与中国的缘分起于高中时代不经意间淘到的一本二手书。从那以后,他不断地从书本中了解中国的传统与现代,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同时不断思考科技进步给中国以及世界带来的影响。

来到燕京学堂以后,他继续关注着自己所热爱的“中国”与“科技”这两个话题,并将两者结合起来,探索科技创新给中国带来的更多可能性。

结缘中国

Koen是个不折不扣的“书籍发烧友”。他的书桌、书架、床头柜,都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学术书和科普书。

经济、社会、历史、科技,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是Koen最痴迷的话题,与之相关的书籍自然也是他最爱读的:尤瓦尔·诺亚·赫拉利 (Yuval Noah Harari) 的《未来简史》(Homo Deus)、马丁·福特 (Martin Ford) 的《机器人崛起》(The Rise of the Robots) 以及安德鲁·麦卡菲 (Andrew McAfee) 和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 (Erik Brynjolfsson) 合著的 《第二次机器革命》(The Second Machine Age) 。

在他床头柜里面塞着的一叠叠的书里,你可以找到那本《世界历史:中国》(World History: China),就是这本书点燃了他对中国的兴趣。Koen在上高中时,在学校图书馆的一次“清仓大甩卖”中淘来了这本书。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华文明是如此源远流长,中西方社会是建立在两种如此截然不同的哲学之上的。”

在本科学习期间,Koen有机会与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学科的人合作,进行跨区域、跨学科的研究。比如,他曾关注过美国和德国的新自由主义、拉丁美洲的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与全球共同繁荣等问题。金融科技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影响给Koen带来了新的启发,使他投入到这个领域的研究中。

再如,他曾以参赛者、组织者和导师的不同身份,多次参与了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黑客马拉松” (Hackathon) 活动,这些活动使他聚焦于第三世界国家,并开始关注信息技术中的人类责任等议题。

在Koen所做的题为“颠覆性技术的社会经济学”的系列访谈中,他以跨学科小组研讨的方式采访了 45 位各个领域的权威专家。这些专家中,有一半是女性,有很多人来自第三世界国家。这个系列还设置了一个聚焦中国背景下的颠覆性技术的专题讨论。

梦圆北大

在本科期间,Koen有幸被选中参加北大的一个线上交流项目,学习关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以及中非关系、国际安全合作等方面的课程。北大的任课老师深厚的学问、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满腔的热忱,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远程的学生以身临其境的体验。例如,他们鼓励远程的学生在有问题时随时发言,不会忽视任何一个学生的发言,也总能以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方式给予解答。这次项目的学习使Koen从跨学科的角度对当代中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使他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了中国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的结合上。

从那时起,Koen就决心要去北大攻读研究生,他最想去的就是燕京学堂。燕京学堂中国学跨学科的专业能让他学以致用,将自己感兴趣的“中国”与“科技”这两点结合起来。除此之外,燕京学堂多元的文化氛围、丰富的课外活动、优秀的同辈等等都是非常吸引Koen的地方。

2022年秋天,Koen终于登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踏进了梦寐以求的北大校园。来中国的头几个月对他来说是最艰难的,因为此时他的中文学习才刚刚起步。他说着刚刚学会的汉语词“一个”“这个”,手指着菜谱来点菜。虽然新生活充满了小挑战,但身边新认识的朋友总能为他提供帮助。

Koen意识到,想要深入学习中国学,不仅要扎实地学习书本知识,还要不断实践,要到中国各地走走、与当地人交谈、进行实地考察,他相信这些经历会带给他教科书上所学不到的东西。

Koen在新环境中不断摸索着,思考着一系列的问题: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与深圳这座崭新的城市有什么不同?北京到上海的高铁与阿姆斯特丹到巴黎的大力士列车有什么不同?美团、支付宝、京东、滴滴和淘宝这些中国本土的应用程序与Yelp、Revolut、Gorillaz、Uber、eBay这些西方应用程序在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与中国人的交谈不仅大大开阔了他的视野,也催生了他内心强烈的责任感:他希望自己在未来能发挥中国与西方之间桥梁的作用,增进中西双方彼此的了解。

初入学堂

燕京学堂给同学们提供的丰富的实地考察机会,是Koen在来这里之前没有料到的。在“院长研究基金”的实地研究中,他到访了地方政府机构、孵化器和初创公司。他来到百度,就“产业政策如何支持自主创新”这一问题进行实地研究。此外,他还与同学一起到深圳进行了有关全球价值链的研究,探访了大型科技公司、工业园区,目睹了自主创新的具体发生过程,与创业者、工作人员面对面地交谈,获得了从纸上得不到的体验,对中国科技政策有了新的的思考。

Koen进行了题为“内卷如何影响中国青年精英阶层的浪漫关系和社会形态”的人类学研究,对中国新一代精英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在面对个体、学术和专业挑战时的乐观态度和非凡能力给Koen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北大图书馆,Koen发现了在别的地方很难找到的各种书籍,这尤其令他兴奋。Koen阅读了中国科技史相关的书籍。例如,《中国的技术战士》(China’s Techno Warriors) 一书很好地概述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体系;《中国科学技术三十年回顾(1949-1979)》(30 Years’ Review of China’s Science & Technology (1949-1979))一书概述了中国30年的主要科技成果。Koen还研读了中国1950年代至今的半导体产业、毛泽东时代的两弹一星等历史相关的书籍。

燕京学堂给同学们提供了参访和调研的机会。紫禁城之宏大,历史之悠久,建筑上五光十色的彩绘图案,给了Koen以巨大的震撼。今年4月,他参加了由燕京学堂举办的2023年全球青年中国论坛,来到海南,听精彩的讲座与研讨,并进行实地参访与调研。五一假期,他来到上海,欣赏了美丽的外滩,品尝了各式各样的上海美食,也体会到了所谓的“人山人海”。Koen非常期待6月份即将进行的川渝实地调研。他的中国之旅清单上还有很多计划等着他去实现。


放眼世界

在业余时间,Koen开设了自己的播客。1978年中美建立学术关系后的第一批交换生弗兰克·霍克 (Frank Hawke) 老师在燕京学堂所讲授的一门课,使Koen对中美学术关系建立的研究产生了兴趣。令Koen感到幸运的是,与学术关系建立相关的一些重要人物接受了他的采访,讲述了他们在中国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故事,并授权他把访谈内容发布到自己的播客上。

Koen代表北京大学学生创新学社,与清华大学学生创业协会、清华大学学生中国东盟协会合作,为两所大学的国内外学生组织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新创业联谊活动。目前,他还在为两所大学的中国学生组织一场英语交流活动。能够为这两所顶尖大学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做出贡献,他感到很自豪。今年夏天,他将成为卡内基中国区的青年大使,与更多国内外学者、专家进行深度的交流协作。

下一学年会是充实而忙碌的一个学年。Koen要着手准备自己的论文,要去一家科技公司实习,要继续学习普通话,还要运营自己的播客。他希望自己毕业后能从事与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等相关的工作。不论将来他走向哪个具体的领域,他确信中国已经成为并将永远成为他个人和职业生活的基石。

在燕京学堂的学习和生活是一段开拓的旅程。在这里,Koen不断地走出舒适圈,去充实和锻炼自己,努力让自己成长为一个有创造力、适应力、包容心和责任心的世界公民。

文字:李独怡

图片:受访者提供、静堂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