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雳教授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成立十周年汇报会上的发言

2024年5月18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成立十周年汇报会在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李莹厅举行。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作为教师代表在此次汇报会上发言。郭雳教授长期参与燕京学堂的建设和发展,在学堂担任《转型中的中国》《中国的商业与社会:法律视角》等必修课和选修课的主讲教师。现将郭雳教授演讲原文转载如下。


尊敬的王博副校长,董强院长,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同仁,亲爱的同学们,盛会如约,很荣幸与大家一道庆祝学堂成立十周年。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周年,是学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今天的荣耀与成就属于在座的每一位,属于燕京学堂的创立者、建设者,以及所有为学堂发展付出心血的师生们、社会各界的朋友们,感谢大家!

昨天散步走进静园四院,又是满眼的郁郁葱葱。拾级而上,再次与学堂跨学科文化展“我,門”重聚。不由得想到,“我,門”的塑造,恰是十年来学堂不断寻路、求索奋进的缩影。

从燕南园66号楼,到古朴典雅的静园,小路蜿蜒,紫藤垂香。和许多同仁一样,看着彼此熟悉的面孔,新增的白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别去十年真一梦”。这十年,学堂的诞生、成长,与北京大学的进步,与中国及世界的发展一直紧密相关。我们相信:在世界这个大课堂上,中国不再是一门选修课,而愈发成为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必修课。

“国际化、跨学科、实践性”,学堂的中国学研究从无到有,应运而生。十年的探索之路,学堂将“国际化”融入师资建设、课堂教学等各个方面;通过跨专业跨院系自由选课,建立转专业机制等为“跨学科”人才培养搭建桥梁,让学生们能从多学科视角研究中国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堂以中国大地为教室,创新“实践性”教学模式,帮助全球青年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与当代中国社会。

十年来,依托北大各院系的托举,校内外逾百位同仁共同投入到学堂的课程教学与论文指导工作中,不同学科交叉互鉴,东西交融,教学相长,创造出无穷的新知与乐趣,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课程立项、书籍出版、教学成果特等奖,等等。也许只是借着对一首唐诗、一枚印章的兴趣,不同民族肤色的学生乘兴而来,在灰瓦朱墙的静园阅读经典、谈论古今,跟随中国及各方学者游历山川、解惑问道,中国学研究由此真正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

十年来,我们不仅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他们成为具有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能力和世界公民意识的卓越人才。我们鼓励学生跨越国界和文化,勇敢地探索未知,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培养包容和开放的心态。我们相信,世界公民不但要有扎实的学术能力,更要有责任感、使命感,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此,我们与许多国际知名院校建立起合作关系,推动着跨国文化交流与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领导力的优秀人才。

“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回顾十年的建设发展历程,什么是学堂为中国和世界准备的礼物:

第一,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开阔视野。

第二,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多元视角与问题意识。

第三,是燕京学堂的同学们“兼容并包,如切如磋,和而不同”的出众气质与才华。

十年来学堂师生不断探索,“把学堂作为方法与路径”,共同塑造出了燕京学堂的品性。

从转型中的中国,到全球青年中国论坛,学堂师生近几年的研究兴趣集中在人工智能、健康医疗、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我也借此机会,提三点思考或愿景,供大家探讨:

第一,学堂成立十周年,是一个新的起点和契机。从学科发展与质量提升的视角,怎样为学堂的中国学研究构建更系统更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第二,如何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中创造更多共识?在跨学科与专业性、中国学与国际化之间把握好平衡,贡献更多的学堂经验和中国智慧?

第三,“聚焦中国,关怀世界”,我们常常被学生们身上的纯粹与活力,对于中国、全球的关注与责任感所打动。当今世界,人类面对战争、疾病、环境等诸多巨大挑战。学堂能够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是我们希望创造怎样的未来。

老师们、同学们,我们刚刚庆祝过北大母校126岁的生日,今年也是北大法学学科创建120周年,与之相比,学堂更加青春蓬勃。在这草长莺飞的时节,让我们在朱红色的“我,門”以及更多校园美景的映衬下,开怀畅谈,回望来路,憧憬未来并为之继续奋斗!

祝福各位,祝福学堂,祝福我们共同深爱着的北大!

谢谢!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