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7日,法国前总理、燕京学堂徐淑希讲席教授让-皮埃尔·拉法兰先生为燕京学堂的同学们带来了题为" 美国大选下的中美欧关系"(Between the US and China: Europe's Concerns Facing the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的讲座。本次讲座由燕京学堂院长董强主持,北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张海滨、燕京学堂副院长范士明参与对谈,法国电力公司原全球副总裁马识路(Herve Machenaud)和中法文化论坛法方副主席佳玥(Christine Cayol)出席。
讲座之前,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在博雅酒店会见法方代表团一行。参加餐叙的还有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伟、北大国际合作部副部长蒋晓涛。
讲座开始,董强院长欢迎拉法兰前总理的到来,感谢他在众目关注的美国总统大选临近之际,专门前来与燕京学堂的同学分享自己关于中法、美欧关系的思考。他向大家简要介绍拉法兰先生作为在国际舞台上起到过重要作用的政治家的职业生涯,其在离任后通过展望与创新基金会、“和平论坛”、“普瓦捷(Poitiers)地缘政治论坛”等多种平台,继续展现重要的影响力。他表示,这样一位具有丰富治理经验的前政要,为大家开设“全球治理与领导力”方面的讲座,是燕京学堂之幸,可以帮助学堂的学生具有更宽的视野,培养全球意识,进而发掘、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这与燕京学堂的培养目标完全一致。
拉法兰先生首先对全球范围内的地缘政治挑战做出回应,指出单靠多边主义将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政治局势,而平衡的全球治理倡议可被视为缓解当前紧张局势的一剂良药。近期的乌克兰危机暴露出欧洲内部在北约和国家主权问题上的分歧,而美国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将会极大地影响到欧洲局势。因此,中国、法国和美国应当通过强有力的双边协议以确保有效合作,同心协力缓解紧张局势。欧洲也希望能在捍卫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和各方进行友好平等的对话,推动世界和平和发展。
在国际贸易与经济问题上,拉法兰先生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作为欧盟国家,法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长期以来与世界各国密切分工合作,致力于互利共赢。然而,面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地缘政治局势,法国需要重新寻找到自己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位置,平衡不同的利益主体,拥抱多边主义与国际主义。拉法兰先生表示,中国的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主张深化与中国在绿色产业和清洁能源等新领域的合作,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双向开放共享发展机遇。面对美国国内迷雾重重的选举形势,拉法兰先生表示欧洲需要更加关注主权问题,而法国作为欧洲事务的重要发声者,应当培育自身经济韧性和安全防御能力。
在谈及中法关系时,拉法兰先生坦言,法国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法国希望自己在对华政策上保持独立,通过加强坦诚对话,尊重彼此的文化差异,共同肩负起对于未来的责任。同时,未来中法关系的优先事项将集中于推动世界和平与新多边主义。相比之下,美国的政治局势使得欧盟内部出现怀疑和焦虑的风潮,也使得欧洲国家独立自主的意识空前高涨,欧洲未来如何摆脱自二战以来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发展欧洲共同防务系统将是防务领域的重要议题。
接下来的环节,董强院长作为主持人,特别邀请拉法兰先生分享他跟中国的渊源和对中国文化持久的热爱。拉法兰表示自己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从青年时代就保持一种特别的尊重和钦佩。他回忆起自己访问中国的经历,对中国的兴趣使得他不断重返中国,多次的访问经历也塑造了他对中国的理解。在上世纪70年代访问中国时,拉法兰先生对西方媒体的失实报感到震惊。身处中国,他所感受到的是年轻和充满朝气的社会氛围。与此同时,作为中法关系的重要观察者,他深感自己有责任让法国的年轻人了解中国和理解中国文化,从而为深化中法交往合作做好准备。拉法兰先生进一步提出自己对中国哲学的理解,他认为中国哲学更能接受复杂性,而非执着于善恶的二元对立。这样一种哲学比西方哲学更能阐释和应对现当代世界。他坦言,这种对中国的爱,跟所有真正的爱一样,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很难解释,也无需解释。他的这段讲述引来听众热烈掌声。
在互动对谈环节,张海滨教授指出复杂性是理解当今世界局势的重要概念,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政治之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作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中国与法国需要通力合作展开全球治理,以灵活的方式共同面对地缘政治与气候环境变化的挑战。范士明教授指出“平衡”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也强调了跨文化的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中美欧的实力在逐步接近,未来稳定和平的世界格局需要建立在平衡的基础之上。
在后续的问答环节,面对燕京学堂学子提出的中欧关系与全球治理的问题,拉法兰先生对鼓励年轻学者与中国丰富的文化和哲学遗产进行互动,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在国际局势中的立场与角色。他指出,“尊重不同文明是促进全球和平的关键”,强调了在当今互联的世界中跨文化对话的重要性。
文字:吴欣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