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强院长与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对谈唐诗之美

2025年1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董强应邀赴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Musée Guimet)举办讲座,随后与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进行对谈,并为两人合作完成的Le flot de la poésie continuera de couler(2020)一书举办签售活动。该书中译版《唐诗之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

董强回顾了与勒克莱齐奥持续三十余年的跨国友谊,并对到场的诸多听众朋友表达感谢。他表示自己非常重视此次活动,因为吉美博物馆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东方艺术博物馆之一,正在展出大型展览“中国的唐朝”,而这又是他在时隔十余年后首次在法国的重要文化机构举办公开讲座。他以“采撷当下:与唐代诗人共度四季——中国古代诗人对四季轮回与自然的观照”(Carpe Diem : Vivre les quatre saisons avec les poètes Tang — La vision des anciens poètes chinois face au cycle annuel et à la nature)为题,以春、夏、秋、冬为线索串联起三十余首唐诗,均为他本人特意翻译成法语,为法国读者讲述诗意氤氲的中国景致、温暖丰富的中国生活、高妙静思的中国哲学。董强认为译诗应当力求准确,因此他使用忠实而精到的法文,先后向法国读者介绍了杜审言、孟浩然、白居易、杜甫、李昂、柳公权、王建、张籍、杜牧、刘禹锡、王维、元稹、柳宗元、张继、李白、高适、韩愈等人的代表性诗作,并穿插了宋代王安石、苏轼、秦观、叶绍翁、范成大、杨万里、李清照等人的诗词加以佐证与发挥,展现了唐宋诗词对魏晋田园诗尤其是陶渊明的借鉴与承继,以及中国古代诗人如何从四时风物中酝酿文思、获取灵感,并由此将个体生命与自然宇宙融合起来。

在对诗歌内容进行阐释的过程中,董强教授使用外国读者熟知的文学人物及意象作为例证,使得现场的氛围轻松而活跃。他引用了现象学(海德格尔)、法国存在主义(“存在”的概念)、法国古典文学(《克莱夫王妃》)、西方现代批评(罗兰·巴特)等例子或反例,帮助法国听众理解。在解读叶绍翁《游园不值》一诗时,董强认为,诗中所描述的对于春天的期待,正像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ruda)的诗句所写:“你可以砍掉所有的鲜花,但却无法阻止春天的到来(You can cut all the flowers, but you cannot keep spring from coming)。”在介绍了柳宗元的《江雪》之后,他认为诗中孤寂萧瑟的意境固然有其吸引力,但中国人同样向往白居易《问刘十九》中“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场景,就如同法国人喜欢与亲友同饮博若莱新酒一样。他以韩愈的名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作结,在这个冬、春交替的季节里再次表达了对大家的新年祝愿。

董强教授认为,尽管有人认为现代中国与传统中国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甚至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但进入了20世纪以后的中国所具备的现代性本身就有着极度的丰富性与复杂性。唐代诗人就曾表达对时移世易、历史更迭的复杂感受,如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所写,“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如今,许多古典诗歌已经进入人们的生活,同样构成了体验和理解现代中国的一部分。董强为读者展示了他在北大燕园和燕京学堂写下的一些诗歌、书法作品,以及他与勒克莱齐奥同游杜甫草堂、一起在国内参加诸多文学活动的珍贵影像资料,以及知名法籍华裔汉学家程抱一(François Cheng)寄往董强教授在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办公室的信件。在信中,这位当时年届94岁高龄的中国古诗权威高度赞扬了董强与勒克莱齐奥合作的这部作品。

讲座结束后,董强邀请勒克莱齐奥来到台上,开始对谈。勒克莱齐奥回忆了自己与中国诗歌结缘的历程,尤其是上世纪末和学生时代的董强在巴黎相识,并由此开始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后来两人又决定合作撰写一部关于唐诗的著作。勒克莱齐奥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并非只属于特定的朝代或时代,而是仍然生动地存在于当下的现实中。曾有记者向他提问中国最宏伟的古迹是什么,勒克莱齐奥认为是文学,而文学同样也是人类最伟大的遗产。他引述了法国诗人亨利·米肖(Henri Michaux)的观点,认为中国诗歌与欧洲抒情诗的区别就在于它“不示一物”(elle ne montre rien)——它并不强制确定单一的含义,也给了读者进行自由释读的空间。此外,中文里的动词并没有时态变化,这也使得中文诗歌里对时节更替、岁月流转的讨论变得更加引人入胜。

随后,勒克莱齐奥为读者选读了Le flot de la poésie continuera de couler中的几首诗。作为李白的忠实读者,勒克莱齐奥认为,李白是属于夏天、属于青春、属于感官的诗人。多年前第一次读到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时,勒克莱齐奥被其中的意境深深震撼,甚至立即起身前往法国尼斯附近的瓦尔山谷,希望能够对其中的诗情产生共感。

在听众提问环节的最后,董强再次以中文朗诵了这首诗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他认为,中国诗歌从创作完成之后就是开放的,因为它同样没有具体的“人称”在场,因此始终保留着对话的可能。董强认为,这次活动不仅是为了中国文化,而是为了向全人类分享文学与阅读的乐趣,他由衷地感谢在场的听众可以共享这种人文之美。

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行政总监樊尚·比耶雷 (Vincent Billerey)主持活动。法国文化界、学术界、工业界、商界人士,在法侨界代表,以及在法学习的一些中国留学生,与吉美博物馆的大量听众一起,聆听了演讲与对谈。对谈结束后,听众排起了长龙,等候勒克莱齐奥与董强的签名。

文字:杨新颖

图片:赵婉雪、Anthony Chaumuzeau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