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学子走进“美国文化与社会”课堂

2019年2月18日晚,北京大学全校公选课“美国文化与社会”在新学期第一天开讲,第一堂导论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讲授,五名来自燕京学堂的同学Aliza Warwick、Zoe Jordan、Noah Gitta、Carlisle Micallef和William Qiang走进课堂,和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故事。该课程由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于1999年首次开设,本学期是课程的第21次讲授,深受学生欢迎。

 

与历史同行


课程伊始,袁明教授分享了本门课程的开设缘起,希望携手北大在美国研究各方面最优秀的专家学者一起,向青年同学们分享他们多年从事美国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感悟。也可以在研究美国的同时,让同学们一起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间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IMG_2095.jpg

随后,袁明教授从近期一些网络热议的美国国会相关图片展开话题,与同学们一起分析讨论图片背后的文化现象和深层含义,去感受和发现“那些看起来偶然、具体,但生动、丰富的历史事件”。在分析美国国会少数族裔和宗教背景女性议员时,袁明教授回想起1995年与现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女士在美国的偶遇,她在撑起的伞下与佩洛西女士交流,分享当时中国的发展和中国民众的生活。2015年佩洛西女士到访北京,两人再次相见时,佩洛西女士对中国的认知了解也更加深入。面对着环境保护等世界性挑战时,佩洛西女士对袁明教授说:“Let's share the umbrella again。”学习另一个国家的社会与文化,做好文化交流与沟通,对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国家和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接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宇慧分享了她的研究成果。她侧重研究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去分析“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她从留美幼童的成才、梁启超的记述、林语堂的小说、“学衡派”的论战等,去探讨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美国的认知和发展变化。 

IMG_2102.jpg

面向未来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全球化与技术的新发展、人文交流的新样貌,在历史车轮不断前行的今天,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新的机遇。作为当今世界两股重要力量的中美两国,如何增进了解、开展对话和交流,是给当代中美青年的重要课题。来自燕京学堂的五名美国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与课堂中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的中国故事。

IMG_2139.jpg

来自美国中部的Aliza Warwick从大学时开始学习中文,并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期间来到中国,进行相关的调研,重点探讨中国家长教育和关怀子女的角度和方式。她也与大家分享了2018年5月初她与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大学马克主义学院见面的经历,并表示“要了解中国,就要了解马克思主义”。

IMG_2112.jpg

Zoe Jordan则因为追求“挑战”和发现“不同”选择学习中文,高中毕业后申请上海纽约大学来中国留学。回想起大学时光,她最怀念的是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的交流,从一开始局限在食宿的简单话题,到不断深入讨论教育的异同、国际关系、世界未来发展等,她对于中美和世界都有了更全面的想法。

IMG_2125.jpg 

“作为出生在美国的移民,我通过体育运动交朋友,了解美国文化,融入美国社会。”Noah Gitta介绍了自己的故事。基于对中国的认知,在联合国工作的父亲建议他学习“影响力越来越大的中国”的语言,从此他与中国结缘,从上海到山西忻州,从留学生到做外教,除了感受到“上海比纽约还纽约”外,在神州大地的行走,令他不断发现更立体的中国。

IMG_2117.jpg 

Carlisle Micallef可以说是来自典型的美国“民族大熔炉”家庭,家庭成员来自多个国籍和种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开放包容的家庭环境对她成长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她也对美国文化,特别是体育的重要性做了分享。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身体,结交朋友,在美国的教育、文化、经济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IMG_2121.jpg

出生在中国、童年时移民美国的William Qiang对于语言学习有着深刻的体会。他认为每种语言都有着自己内在的逻辑和结构,也反映着说这种语言民族的性格和世界观。目前在中关村一家科技公司实习的他表示,从人工智能的语言表述中,他对中美两国的认知也有了新的体会。

IMG_2133.jpg 

听完美国同学们的发言后,在场的中国学生对中美的教育模式、家庭观念和文化差异等,分享了他们的想法。袁明教授在总结中也鼓励年轻学子们,在校内做好文体交流,强健体魄,希望大家通过学习,更加深入了解美国社会与文化,做好中美两国沟通交流的桥梁。

IMG_2107.jpg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