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0日,三位来自美国的燕京学子Rosie Levine(卢晓玫)、Hannah Feldshuh(付书娜)和Cody Abbey(艾文)来到了北京大学通选课“美国文化与社会”的课堂上,与在场的同学们分享了他们在中国学习、生活的感受,以及他们对文化的认识。
“美国文化与社会”是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从1999年开始开设的全校性通选课,至今已经19年了。这门课程在北大广受师生欢迎,每年都有来自全校各个院系数百名学生选修,是北大的传统精品课程之一。
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由燕京学堂院长袁明教授讲授。袁教授从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讲起,引导学生们从近来美国发生的时事开始思考,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和认识美国文明的整体性。在这一基础上,袁教授强调了中美人文交流(people to people exchange)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承担起大国青年的责任,共同面向未来。
为了使在座同学们更加了解美国当代年轻人的想法,袁教授邀请Rosie、Hannah和Cody一起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故事。在简单地了解了在场学生是否曾去过美国、是否有计划去美国之后,三位同学分享了自己作为美国人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在中国,他们常曾被问到“你喜欢中国菜吗?在中国你想家吗?”这样简单又日常的问题,来增进彼此的了解。同时,也有人向他们询问对美国的种族问题、社会平等和社会治安等问题的看法,这些提问也让他们对美国社会现状产生新的思考。
在回答“中国最吸引你的是什么”这一问题时,Rosie表示自己感兴趣的是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解放前中美人文方面的交流史。她谈到文化交流不是简单地从一方到另一方,更多时候是有一个中间部分作为载体,双方互相影响。Hannah表示自己的研究兴趣是中美关系和性别研究,来到燕京学堂,来到北大,她有了更多机会深入学习和了解中国社会。同时,燕京学堂多文化的环境也让她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背景的人交流和分享彼此的经历。
两位同学还谈到,她们从在中国交换、学习的经历中学到很重要的一点是“文化是可以学习的”。只要足够有耐心,文化可以学习到,跨文化交流也并不是那么困难的事。Cody也补充到,文化差异有时可能会成为人与人交流时的障碍,但是文化上的区别,也会给大家带来更多讨论的机会。如果打开心扉,我们会发现文化之间的差异没有想象中那么大,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也可以从彼此身上学到很多。“有区别就有意思”,中美文化有差别,但也有很多相似之处。中美两国青年应从这些相似之处出发,共同创造美好未来。最后,开学第一课在三位同学齐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中结束。
文字:王方妤
编辑:李薇阳
图片:经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