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国经济奇迹——林毅夫教授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讲座

对于任何一位了解现代经济的人而言,1979以来中国经济的增长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从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以平均每年9.8% GDP增长率领跑全球。

2016年4月27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中国专题系列讲座”有幸请来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主任,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林毅夫,发表了题为《解读中国经济》的讲座,为北大学子揭开中国经济增长奇迹之谜。

1.jpg

林毅夫教授首先介绍了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表现。他说,“从1949到1978年,中国这一阶段是采用重工业发展战略,这一战略事实上不符合自身的比较优势,因为资本积累的不足使得中国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只能依靠政府补贴和扶持。中国自愿放弃后发优势,资本积累阶段的先天不足让中国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只得依靠政府过活。”

改革开放以来,后发优势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推手。工业革命诞生了现代经济的增长模式,英、美、德等国经济腾飞。发展中国家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模仿、引进和整合现有的技术和产业,用更低的研发费用,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赶超”国而言,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技术的举措,低成本,高获利,可谓一箭双雕。

引人深思的是,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为什么结果令人失望?这些国家的年增长率甚至低于改革前时代,危机发生的频率有增无减。这一时期被经济学家称为“迷失的20年”,描述近乎停滞的经济窘境。

2.jpg

林教授认为,这主要源自经济转型策略上的失误。“华盛顿共识”标举的快速私有化、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治理公式远不能一劳永逸解决经济体的转型问题。前苏联从国家计划经济一夜之间转向自由经济的休克疗法带来了苏联解体的严重后果。事实上,理论上想当然的东西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行不大通。因为一个成功的过渡策略需要务实的谨慎和一步一个脚印的渐进的方法。

得力于邓小平的双轨制转型战略,中国强劲的经济增长是发展中国家里令人瞩目的例外。征服管制和市场化自由化并驾齐驱,一方面推动民营企业自由化市场化,鼓励外国投资进入劳动密集型部门;另外,对重点领域提供必要的政府对企业的保护和补贴,让那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不会在竞争中垮掉。

不过,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并不意味着零代价。收入差距、贿赂腐败、资源错配都属于双轨制转型中遗留下的棘手问题。林教授总结道,“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部分是由于扭曲政策的延续,根据条件变化,逐步取消保护补贴,让市场在资源内部运作,让竞争决定资源布局,是解决这些遗留问题的首要措施。”

3.jpg

另一个问题被顺势提了出来:中国经济能否能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我本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简单,”林教授微笑着说,“经济增长的持续时长取决于后发优势起作用的时间,换个方式说,即你的技术水平与高等收入国家之间的差距大小。 

今年第一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6.7个百分点,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活力。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减至3.2%,但将中国的增长预测由6.3个百分点提高到6.5个百分点。林教授认为,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有过分夸大之嫌。在估量中国这样巨大的经济体时,需要对全局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不是只专注于某个单一方面。

4.jpg

林教授强调说,亚洲基础建设投资投行(AIIB)的建立是极具眼光的,既扶持了国内的中小型企业,又促进发展中国家甚至发达国家老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林教授还以能源省山西为例,说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地位:只有丰富经济结构,发展新产能,摆脱对旧有能源的依赖,才不致于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中国还要兼顾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共赢,在非洲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造福非洲当地居民,给非洲带来切实的利益,同时国与国之间经济互补也保障了进出口贸易在经济总量中占据的份额,推动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演讲结束,林教授对中国经济的深刻洞察赢得了观众席上阵阵热烈的掌声。他用学生和非经济专家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揭示了中国经济奇迹的奥秘,也提供了分析中国经济的一个有效的理论框架,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思路。
 


文字:黄舫湲

图片:赵娟

编辑:王方妤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