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学堂助教——搭起云端授课的桥梁

2020年春季学期燕京学堂共开设了26门课程,由北京大学16个院系的50余位老师教授。网络授课开始后,老师与同学们都在慢慢适应新的上课模式。在他们的背后,还有一群认真工作的助教们让燕京学堂云上授课能够更平稳高效地运行。

本学期燕京学堂共有20名助教,其中9名为燕京学堂二年级硕士研究生,11名北大兄弟院系的高年级研究生(包括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国家发展研究院、教育学院、经济学院、考古文博学院、社会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他们在世界各地,克服时差和网络的困难为课程顺利开展保驾护航。

助教们不仅是老师的课堂管理帮手,更是学生与老师沟通间的重要桥梁。从2月17日第一堂课开始,他们需要熟悉本门课的知识和内容,按照教授的要求发放作业,整合归纳答案,为学生答疑,甚至需要在课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性格,帮助学生更好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学习意向。在疫情期间网络授课的特殊情况下,助教们更要凝聚班级,平衡五湖四海学生们的时差问题,与老师们一起为大家安排最合理的上课时间。很多助教还成为技术达人,灵活地运用Zoom、Canvas、Blackboard、ClassIn等多种网络授课平台与软件,为老师们解决技术难题,并深入学习软件应用,不断挖掘和创新。

燕京学堂2018级新西兰同学Wesley Harfield在疫情期间选择留守燕园担任课程的助教。他在第一时间积极帮助学堂办公室测试网络平台,并为同学们制作了多本网络授课英文操作手册。Wesley出色的时间管理能力让他有条不紊地完成每天的工作。对于他来说,典型的助教的一天是这样的:

2018级学生Federico Verly身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本学期担任“当代中国公共政策与改革”课程的助教。即使面临15小时的时差挑战,他依旧会在每周二凌晨四点守在电脑前为学生与教授们组织课堂,并认真地在课后组织学生答疑和管理网络授课平台。

The educational challenges of Coronavirus outbreak represented an opportunity for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o learn and adapt to a dynamic environment. Being a teaching assisstant allows me to use a mixed approach to understand the necessities of both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fostering my possibilities of serving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the class.

Challenges as the time zones and encouraging participation fade into the background, leaving the spotlight to the attitude of professors and students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The invaluable contribution of both has made the course develop beyond the expectations. Being a TA in virtual classes put me at the centre of this experience.

2018级中国学生黄楚英担任“中国专题系列讲座”与“汉语课”两门课程助教,她认为网络授课平台的使用让世界各地学生的汇聚变得可能。

在刚宣布课程将变为线上教学时,我以为复杂的线上系统和时差会让教学变得困难。但是开始上课后,我发现老师们教学的专业程度和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并没有减退。就拿汉语课来说,在开课前一周,课程协调老师就带着我把Canvas, ClassIn和Zoom等软件都探索了一遍,以确保老师们能方便地使用;学生和老师们的互动也不仅限于课堂上:学生们课后踊跃地在微信群里对学习的词语和句子提问。这种大家团结互助、努力让疫情不影响教学的态度是最让我受鼓舞的。

2018级中国学生王鑫在本学期担任必修课“转型中的中国”课程助教。在2019年秋季学期,他出色地完成了川渝实地调研课程的助教任务。

秋季学期川渝实地调研课的经历令我非常难忘。从第一年的学生到第二年的助教,角色转换带来了责任变化,让我能够从不同的角度走进这门课程。一方面作为这届同学的同龄人,我也在借由课程更新认知,拓宽对中国的理解。本次学习触及了经济、历史、宗教等多个方面,既有古代文明的厚度,又具当代发展的视野。另一方面作为同学们的学长和助教,我参与了一部分课程的幕后工作。从汇总考勤,联络沟通,总结展示到主持串场,我和其他三位助教伙伴分工协作,在努力“保障后勤”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多老师的帮助。还记得在都江堰为生病发烧的同学充当翻译,为了向讲座嘉宾表达谢意从欧洲中心骑车几公里找到花店,核对材料时和老师反复确认每一个环节。每个宏大的主题学习背后,都有许多事无巨细的考虑。“螺狮壳里做道场”,正是这些细微处的功夫,撑起了课程从构想到落地。一周时间的课程凝聚了许多方面的努力和善意。借由这些汗水和托举,燕京的课堂得以延展到中国大地。这次经历让我从台前走到幕后,看到一门课程如何从理想照进现实,从前辈和同侪身上不断学习。向上的登山路每一步都不好走,步子迈得扎实,前途就会光明。

除了燕京学堂2018级学生,北京大学兄弟院系的同学们也不遗余力地为学堂的课程做出贡献。在燕京学堂担任课程助教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补充,更与学堂的助教与学生一起展现了极高的合作潜能。大家一同在探索中适应了新方法,创造并成长着。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2017级博士生高恺琳,担任“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课程的助教。

在王沅老师的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课上,我主要负责每周的PPT更新、讨论课程的设计、嘉宾需要口译时提供帮助、解答学术相关的问题等等。王老师在燕京学堂的课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不仅让我知道了很多之前未曾接触的知识,还让我了解到资深经济学家和在业界有多年经验的同学们是怎么看待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和现状的。为嘉宾口译的过程中挺紧张的,但有幸圆满完成,同时也学到很多前沿的知识。这段工作也让我亲身体会到线上和线下课程的差异。感恩有这段经历,感谢有老师和同学们的陪伴与支持!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生李孟泽,担任“社会平等专题研讨”课程的助教。

我是第一次做YCA的助教,其实在开学前相当紧张。一方面我专业背景是历史学和教育学,虽然受过一些社会学的训练,但担心在社会不平等的课题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帮助;另一方面也会担心沟通交流问题。但是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课程后,发现YCA的学生们非常好相处,很包容。打消了我之前的疑虑和担忧。课堂上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背景,常常会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出发来理解阅读文章,也给我很多启发。通过做助教,我这学期还是蛮有成长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2018级博士生土居健市,担任“国际发展合作与中国”课程的助教。

I really enjoy the YCA class as a TA. Because student diversity makes the discussion very exciting. Although the online class is the very first trial for everybody, and there are some technical challenges, we have fascinating interactions in the class. Even the scholars who cannot participate the live due to time difference have contributed to the class by recording their videos. I sincerely thank all of the scholars for their active commitment and hope they stay safe and healthy. I look forward to the day to meet our scholars all in face to face at our PKU campus soon!

除了以上助教,担任燕京学堂2019-2020学年助教的学生还有傅奕、Olivia Holder、Kangkyu Lee、Gabriel Lerner、Hana Lord、Ilari Makela、Ipek Onmus、Veronika Spurna、Michal Tkocz、Agne Veisaite、Trang Vu Hong、Nina Zholudeva、Thomas Donglona Adawa、李头恩、任昶宇、王彬、王天禹、王宵彤、王正原、张云起、张浙航、郑力。

作为一名助教,既能跟随授课老师一起进行课程和教学方式的研究,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又积累了跨文化交流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本学期的线上教学工作渐渐进入尾声,感谢助教们在燕京学堂的云端教室里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老师与同学们,助力着课程的平稳运行。


文字:周思远

图片:黄楚英、Wesley Harfield、高恺琳、李孟泽、土居健市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就业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