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Ilari Mäkelä:从中国哲学中汲取智慧

《孟子·告子》有云:“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段话被认为是孟子“性善论”的表述之一,那么“性善论”是否能够被现代心理学证实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一位芬兰青年学生的兴趣,也成为了他硕士毕业论文探讨的主题。这个学生就是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0届毕业生Ilari Mäkelä,他在学堂的毕业论文《人性是否为善——孟子与实验心理学的交汇》获得了答辩委员会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在跨学科研究中寻找答案

Ilari Mäkelä来自芬兰,本科在牛津大学学习哲学与心理学。来到燕京学堂后,他计划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一位中国哲学家,以此作为自己毕业论文的主题。

“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我发现现代心理学中的许多科学研究都与哲学问题息息相关。我在学堂选择孟子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现在社会有一些伪科学试图说明人性本来是利己的,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人类是理性却又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过这些都缺乏科学论证,所以我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探讨这个话题,看看是否能找到答案。”

Ilari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夏威夷大学荣休教授安乐哲(Roger T. Ames)。今年由于疫情影响,他们无法经常见面沟通,但是Ilari在安乐哲老师的远程指导下做了许多独立研究,并定期跟老师探讨问题。“我们有许多相同的想法,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的讨论从不乏味。”Ilari说道,“能与像安乐哲教授这样的业内专家一起讨论哲学问题,我真的很荣幸。”

在中国哲学中寻求智慧

在欧洲成长和学习的经历让Ilari对哲学有了初步的研究基础,同时,他也一直期待能跳出欧洲哲学思维,接触更多丰富多元的的哲学思想。恰逢这时,他了解到燕京学堂的硕士项目,可以给他提供深入了解中国哲学的机会。

“中国哲学里有很多值得西方哲学学习的地方。直白地说,中国的哲学家们不用把‘神’作为讨论的中心,相较于西方传统哲学而言,中国的哲学思维更加世俗化。如今有一些西方人开始寻求宗教信仰之外的意义,多了解中国也许会对他们有帮助。”

对Ilari来说,研究中国哲学最具挑战性的就是学习中文。“学习古汉语本身就非常难了,而这些哲学家们也几乎没有想把自己变得容易读懂,读他们的文字就像是在看一些古欧洲诗人的作品,我还需要继续努力学习。”

不过,学习中国哲学的过程又是充满乐趣和意义的。Ilari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中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但是他更享受发现其中的共同点,以及中国哲学中那些非常积极的想法。

“在西方,哲学家们谈论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而在中国,他们说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家庭。比喻方法虽然不同,但是背后的含义是相同的。”Ilari解释道,“善良、同情、合作,是我在中国经典文献中不断读到的价值观念。”

在燕京学堂了解世界

Ilari与燕京学堂的缘分始于2016年,那年夏天他来到北京大学参加了一项为期四周的暑期课程,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产生了兴趣。

“我之前也在印度和非洲南部背包旅行过,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的那个夏天对我来说最具‘异域’感。我震惊于自己对这里一无所知,也因此想要了解更多。就在这时,我看到了燕京学堂的相关消息。从牛津毕业后我只申请了这一所学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项目,并且很幸运地被录取了。”

燕园生活的时光是美好的,Ilari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记忆。在蔡元培校长雕像前踱步思考,在安乐哲老师家中讨论哲学,跟朋友们去中关新园蒸桑拿,都是珍藏在他心中的美好点滴,但最宝贵的经历还是与来自全球各地的同学们一起在燕京学堂学习。

“与在牛津时周围都是欧洲人的情况不同,我们的勺园宿舍是真正国际化的。我永远都会记得和印度人、中国人、美国人、阿根廷人坐在一起,吃着我教母从家里寄来的芬兰面包的场景。能成为这个多元化的集体的一部分,我真的很自豪。再说了,这里还有芬兰式的桑拿!”

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Ilari跟家人一起搬到了芬兰一所湖边的房子,并在那里完成了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毕业后,他依旧在探索的路上,教书、读博士、写一本关于中国历史的书,都在他的计划内。不论未来到底去往何方,在中国的经历和中国哲学带给他的智慧,都会帮助他走向更远。

*文中图片由Ilari Mäkelä 提供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