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老师和静园的缘分从1962年就开始了。从学生时代在国际法教研室中聆听教授的谆谆教诲,到 2016年接受学校任命成为燕京学堂的院长,她和静园的故事不断续写着。袁老师分享道,在这六十 年的沧桑里,一届又一届学子在这个空间里学习、思考、生活,而这个空间本身也在一代一代的交替 传承中变得更加美好。
Q:请问您在学生时代对静园的印象是什么?
我1962年到北大,今年是2021年,差不多有60年的时间了。回忆近60年前的静园,只觉得它是北大校园中的一片安静之处,比较荒凉,只知道那六个院子是燕京大学留下来的老院子,是燕大的女生宿舍。
我在1979年作为法律系研究生重回北大,国际法教研室就在四院二楼,我们就在这里上课。那时候静园就是一片果园,还不是现在的修出了小路的精致草坪。
Q:比起学生时代,成为老师后您对于静园的感知有什么变化吗?
我没有想到,在2016年会接到学校的重要任命,成为燕京学堂的院长,再次回到静园。现在我每次走到三院四院附近的时候,就会想,随着学校的发展,静园的美学设计也在不断进步,人与环境自然融合。
这些年来,不管北大换多少校长,学校都会把这一片燕大遗址作为北大的核心建筑部分加以保护。我常常觉得很感动,因为现代化来的太快,很多老建筑说没有就没有了,但是在北大对于这些建筑的保护精神一直非常坚定地在管理层代代传承——不仅要保护,而且要建的更美、更好。
这次展览让我耳目一新。过去资源有限,大家常常对于静园本身的设计美感关注较少,这次展览把颜色加入到静园的空间之内,让人们体会光影和色彩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