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urosh Houshmand是一名常旅客,一生都在东西方之间穿梭。北京大学燕京学堂是他人生旅途的新一站。北京的食物让他迅速有了家的归属感,他也一直深深怀念着北京的美食。Kourosh认为对静园的回忆既是不断改变的,也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些人而言,这些记忆来自于一时惹人眼球的事物;对于另一些人而言,这些记忆也来自于在回忆时细细品味时才发现的韵味无穷的事物。
Q: 你对静园建筑的印象如何?
A: 我记得静园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我几乎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我可以随时使用的空间。有时候我会在静园闲逛,在那里吃午饭。它真的是一个世外桃源。当你跨过古老的大门时,你会觉得仿佛置身于一个花园之中,有十足的安全感。那是一个多美的桃源啊!
对于我这个外行人而言,静园的红门也是美得令人惊叹的。它们和我之前所见过的门完全不同。当你手握门把,将两扇门推开时,仿佛觉得你已将这一艺术瑰宝收入囊中。红门很小,但也需要跨一大步才能迈过,似乎走进来已然是一大成就。产生这种成就感并非因为这些门庄严得令人生畏,而是因为门象征着一种边界。我还很喜欢阳台上爬满紫藤的墙壁,喜欢庭院带给我的震撼。
但在当时,我对于对称的概念和建筑都并不了解。
Q: 静园在你的校园生活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A: 下课后,我们可以在进行下一项活动前于静园庭院里小憩片刻。静园是活动的集合处,也是一个多功能空间。它让在教室读书成为了无与伦比的体验。
静园的活动通常都围绕着课程或者其他主要活动举行,临时性没那么强。我去静园主要是为了学习或者是办公。
Q: 你有多了解静园的历史?
A: 我也希望我对静园的历史了解得更多些,因为这个地方真的是太美了。不过我倒是确实记得我们开学时有过一个小小的校园游。但总而言之,北京和北大有太多等你去探索的了。
Q: 你会如何把你在校园里的经历,尤其是在静园的经历,和你在北京生活的经历联系起来?
A: 在北京,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概念让我产生了一种谦逊感。不论是在学术上还是在生活中,北京为我打开了多元的新视野,而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谦卑,促使我更深入地探究自身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尽管中国也确是一个复杂多元的空间,但我的这些感想不止是对中国而言的。中国拓宽了我的个人视野及学术视野,总的来说,这是我在中国时期的一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