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简单也最复杂的事,惟梦与爱


距离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第一届精英学子的入学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马上就要迎来各种肤色各种发色的同学,想想也是很激动呢。今天我们将与你分享其中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语言天才美少女”的背景与经历,来看看她是怎样一步步成长的,又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她?

缪舒瑾:(上图左)女,汉族,南京大学2011届新闻传播学院本科生。大四期间赴日本大阪大学进学交换,在人间科学部主修英语学术演讲,日本新闻报道研究,以及日语,韩语和匈牙利语语言学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本科期间,舒瑾主要学习的方向为高级英语新闻写作、国际新闻、新闻评论、新闻采访,均获得高分优异成绩,其中新闻评论拿到该课程史上唯一的满分,课外的2篇时事评论相继发表在人民日报上;她也在前洛杉矶时报记者Ken Ellingwood 的指导下进行了一系列的中国青少年现状报道,担任领队编辑并取得优异成果。然而,大学四年的她并没有“规规矩矩”地呆在院系的“小天地”里。大学四年期间,她几乎选修了所有可选的外国语学院课程: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世界语,匈牙利语,被外国语学院的前辈后辈们亲切地称为“语言狂人”。

缪同学:我没有接受过很专业的语言教学,也没有感觉到自己有极为过人的天赋。我从大三开始慢慢发现自己对语言的热爱,就这样在不断摸索中坚持了下来。在我看来,不同语言会给我们带来很不同的世界观和思想,语言不仅仅是沟通的手段也是艺术。

定将捷足随途骥,不误闲情逐水鸥

舒瑾的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大二期间,她担任新闻传播学院实践部部长,策划并参与了一系列活动:从篝火晚会到学术演讲,从寻宝大赛到实习宣讲。她也曾作为南京大学报记者,发表了一系列新闻报道:从会议消息到人物专访,从活动特写到深度报道;还作为国际接待处口译随行志愿者接待过英国约克市市长、约克大学教授以及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研究院等参访人员。

此外,舒瑾在课外还尝试了非常多样的活动和生活。除了在校优异的成绩让她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的乖乖女之外,她还有许多让周边人捏一把汗的经历。她曾经为了对边缘少女生活进行新闻调查“铤而走险”;为了更了解日本的文化和生活,在学习之外每天打工到深夜才回家。

缪同学:我觉得记者的报道在最大程度上只能做到逼真的表现,真实的再现是伪命题。但是如果说你不付出你最大的努力甚至冒险去写一篇最接近真实的东西,写出来的都只能是安全而无用的废话。

在综合实习期间,她曾前往人民日报国际部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也曾前往江苏广播电视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见习。在电视台期间参与了《非诚勿扰》、《一站到底》以及《新闻眼》等栏目的前期制作与筹划,嘉宾统筹以及后期制作工作。

缪同学:印象最深的是参与一期《非诚勿扰》栏目的录制。听说穿的好看一点可以做前排,就特意换了衣服。当时孟非来晚了,为了暖场主持人就开始找观众上台。可能我穿的红裙子比较显眼就被叫了上去,当时被调侃得很不好意思,这之后觉得一档节目的制作和编排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

久积跬步致千里,长积小流成江海

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并没有满足她的渴望。考虑到对中日关系的研究需要,舒瑾通过1年的自学成功通过了国际日本语能力测试1级,并拿到语法和单词双A的好成绩。与此同时,她也顺利通过了上海高级翻译的测试。在赴日本学习后,她深感中日双边关系不能不考虑另外一个比邻的国家--韩国,于是,现在归国的她正在努力掌握韩语。

缪舒瑾在撰写她的毕业论文《中日媒体相互报道的文本设置研究》时,翻遍了大阪大学よヨミダス歴史館资料库,对近年来读卖新闻所有涉华新闻报道进行文本翻译,并将其与人民日报的报道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该论文最终在南京大学学术论坛中荣获一等奖。今年,出于对语言的热爱,她凭借一篇关于日语语言在报纸中对中国形象的建构的英语论文,收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系博雅论坛的演讲邀请。

缪同学:真的没有想到论文会拿奖。当写完博士论文长度的本科论文的时候,自己都松了一口气。感觉自己英语水平真的还不够,而且现在韩语和日语都会干扰我的英文,觉得不努力真的不行了。想想当初怎么不进外语学院呢,哈哈!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真的是梦想。我一直都在按着自己的心走,没有为了刷学分绩做很多在我看来无用的大费周章。我一直觉得good loser的人生比bad winner 要强得多,如果你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是一直做着被认为是重要的或者有用的事的话,真的算不上人生。我现在最期望做的事就是做中国的‘代言人’,不代表哪一个党派的利益,只是最忠实地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虽然大多外国人对中国人还是持友好姿态,但是真的还存在很多偏见。我觉得这大部分是新闻传播的障碍和语言的沟壑造成的。我希望我将来能做一个偏见打破者的角色。”

“在日本的时候听了很多很感动的句子,印象最深的是‘人間って思いやりができたら光ります’ 字面意思是说当我们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的时候,就会发光。我觉得生而为人,不仅仅要有文化有思想。至少还应该有梦想,更要懂得做人基本的礼仪,才会懂得怎么温柔地回报世界。只有懂得把爱传递给别人的人,才会无往不胜。”

责任编辑:贺泽亚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