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在《当我们在谈论中国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上篇中已经解答了一些关于中国学究竟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在北大的燕京学堂开设中国学,中国学的发展状况如何等系列问题。而当师资配备、课程设置渐具规模,首届来自34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99名学子即将入学之际,如今的燕京学堂,我们该如何看待?今天,"学者与客谈"系列对话录请到了来自北大法学院的郭雳教授,与大家分享他对"中国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以及学堂"法律与社会"方向课程建设所取得的进展。
郭雳:燕京学堂核心必修课“变革中的中国”主讲人。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颜值担当。92级北大法学学士、先后获得美国南美以美大学法学硕士(国际法和比较法)、北大法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法学硕士(国际金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制度比较及法律与金融的交叉学科研究。江湖人称郭雳GG,法院最帅。
1 不仅仅是啤酒:中国学的定位
· 中国学作为新兴学科有怎样的特点?
我认为燕京学堂的“中国学”与已有的类似研究相比,有很多自己的特点。首先,早先海外的中国研究,主要是汉学研究。但汉学研究有其局限性,比如它不太认识到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现代与历史的统一体。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中国学是对国外汉学的借鉴、延伸和发展。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学是汉学研究的补充,因为汉学可能会更多地从外国人的角度理解和研究中国,而我们的“中国学”有较强的自主性。随着中国的发展,我们正逐渐从学术上、从实践上理解和管理我们自己的发展。同时我们也需要用国外所熟悉的并且能够接受的学术框架和语言,去把我们的特点表达出来。第二,可能受我自身研究领域的限制,我认为以往国外对中国的研究,可能更多集中在文学、文化、语言等方面。实际上,现在中国作为研究对象的范畴比以前要大得多,包括中国经济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发展,是否有自己的模式,有没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还有我们的政治、文化、社会制度有哪些是能够跟世界分享的,等等。燕京学堂中国学基础课程的设置,除了传统文化,也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 北大创办中国学研究具有怎样的条件?
北大的优势在于我们是综合性的大学,在文理方面,尤其是人文社科和基础理科方面都处在全国领先地位,甚至在全世界都能占有一席之地。“中国学”研究存在着大量的学科交叉。我想即使其他学校有这样的想法,可能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际上的认知,北京大学在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界以及在社会大众中的口碑和形象,都是国内其他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北京大学十分吸引人的一个地方,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传统。我们容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性质的项目和不同群体的能力很强。这种氛围同时也能够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作为一个新兴的项目,“中国学”项目不管是对北大的老师还是学生,都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机会。
· 中外学生学习中国学的优势都在哪里?
外国学生的优势,显而易见。当你认识自己的时候,很可能会当局者迷。但反过来,当一个外界的人看待事物的时候,他会有自己的视角,有时候还能够得出不同的结论。如果这些外界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那么这些思想又可以互相碰撞出新的火花。中国学生的优势就是对自己的国家比较了解,而且处在母语环境当中。他们可以吸收不同背景的同学和国外教授对中国的看法。我个人对这一届的学生十分期待。来自境外的同学,从背景来看是非常强的。实际上,要把这些人筛选出来,学堂也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努力。我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当中,你的同学很多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牛津和剑桥等名校,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
2 相爱or相杀:中国学与法学的关系
· 法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本科非法学专业的学生在燕京学堂学习法学是否会存在问题?
我认为,学生们来读的是一个“中国学”的研究生项目,而并非是一个法学的项目、一个法律的学位。因此,即便你选的科目比较侧重法学或者是法律与社会方向,也不能说你就是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反过来说,从培养的角度来讲,我们也不会按照培养法学研究生的方式去培养燕京学堂的学生。燕京学堂学生学习的更多不在于具体法条的适用。坦率地说,2/3左右都是国外的学生,这些学生目前在中国还没有被开放可以去考司法考试。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法学只是“中国学”整体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中国学”方向设置上来看,法学也只是六个方向之一,是与社会结合在一起的。之所以加入法律的元素,从大背景来说,肯定是因为中国正在提倡依法治国,法律在整个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故而学堂希望通过这些法律事务及法律问题,帮助学堂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可以说中国的社会现象很大程度上会体现为法律问题,我们也会选择一些适当的法条、案例和法律现象去诠释中国当代社会的生态和发展。但是,它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法律训练。因为中国的法学教育,从学时来看,至少需要3年或者4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培养目标是能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之下去执业。
· 法学与其他人文社科相结合的好处?
最近这几年,法学博士生已经很少只在法学内部完成论文,很多人都尝试把经济分析、博弈论、统计学、人类学、政治学等不同学科的方法和理论与法学相结合,或者引入这些学科的方法去研究法律的问题。即使法学不放在中国学的语境之下,它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程度已经越来越紧密了。当然,燕京学堂对于包括法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结合,实际上是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不同学科可以相互启发,互相促进。
3 男神掌教:燕京学堂的法律课程
· 燕京学堂法律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目前跟法律相关的课程有必修课《变革中的中国》,还有一门选修课,主要从民商经济法的角度来探讨中国法律的问题,这门选修课由楼建波老师主持。必修课的选课人数可能较多,现在的设想有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第二部分主要是公法的内容以及讨论,包括宪法、刑法、香港基本法等问题;第三部分是商事私法的内容,比如通过中外比较,说明中国与外国公司制度的异同;第四部分涉及中国的宏观调控以及经济法,例如比较在过去几年的金融危机过程中,政府是如何进行调控干预的。这四次课的安排,兼顾到公法和私法,希望照顾到不同的兴趣,同时也为同学们留下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选修课相对来说会更加细致一些。
· 这些法律课程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
在硕士阶段,学生可以发现一些研究问题,并且把它们带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工作中。有一部分燕京学堂的学生将来可能选择攻读博士,他们可以在博士阶段继续研究在硕士阶段发现的问题。对于那些不选择继续深造的学生,则可以通过这1-2年对不同法律事务的了解,形成对中国社会一个架构性的认知,这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将会有所助益。
我比较关注现实,喜欢以问题为出发的研究。基本的立足点很简单,即“说得清”。任何的现象或理论,我想都可以找到一种言说方式,令具备一般智识的读者理解,进而接受或反对。
——摘自中国法学创新网《郭雳深度访谈》
人物采访:孟怡然、陈振兴
责任编辑:张泽坤、贺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