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燕京学堂举办2023年开学典礼

    

2023年9月9日上午9时,久盼、久念、久违的北京大学燕京学堂2023年开学典礼在秋林报告厅正式开启。来自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位青年学子,因中国学问而聚,为世界未来而行,正式于今日开启在北大燕园的求学之旅。

秋雨纷纷,鼓乐隆隆。一段由中国传统乐器奏响的优美乐章正式拉开典礼的序幕。

良师为伴,益友相随。2022级燕京学堂学生为新生送上他们的问候与祝福,期盼所有新同学在燕园未来两年的旅程中自由探索,收获精彩。

   

燕京学堂副院长Brent Haas致开幕词。他首先分享了自己的一件轶事。每当乘坐出租车时,司机总不免惊讶于他流利的中文。他认为,“语言”只是敲门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执着于停留在表面,只做一个中文流利的外国人,而是希望能更深层次、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从“说”到“行”,自内而外地获得一种平衡的张力,被真正视为这里的一员。这是他对自己,也是对同学们的期许。不管用何种方式打开对中国的了解,希望同学们都不被给自己设限,做真实的自己。

Each of you comes from a cultural environment different from China's, and it is easy to observe China from your own perspective while overlooking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A more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heterogeneity and homogeneity, where your perspective and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intersect.”

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邱泽奇在开学典礼上致辞。邱教授指出,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而在以科学和技术发展为潮流的当今,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已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北京大学正是在世界教育转向培养专业人才的历史变革中诞生的。

邱教授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制度化、且不断延续的社会。过去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我们正在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邱教授希望同学们在将来的学习中,不要忽视用中国人的视角观察中国,要把从自己视角的理解和从中国人视角的理解形成交集,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见识眼界,帮助中国认知自己,也帮助世界认知中国,将中国文明的现代价值贡献给人类。

范士明副院长宣读了燕京学堂2022-2023学年“最佳学业奖”的获奖名单。他表示,2022级的同学克服了疫情带来的挑战,依然在学业上取得卓越成就,希望他们继续在新学年再接再厉;同时,希望2023级新生能够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里努力探索,取得好成绩。

燕京学堂2022-2023学年“最佳学业奖”获奖名单:

邱奕暄(中国)、冯炯(中国)、Faith Virago(美国)、Lee Jae Young(韩国)、Victor Wu(美国)、杨新颖(中国)、吴焕璋(中国)、王书韵(中国)、Nicole Tiao(美国)、侯景川(中国)、陈荃新(中国)、Helen Cummins(澳大利亚)、Christian McDermott-Pell(英国)、Caitlin Tierney(美国)和Jia Min Cheryl Yau (新加坡)。

Now it's our duty to grow into better global citizens as we immerse ourselves in different cultures, languages, histories, and cuisines. There is so much beauty in cultural exchanges and in the end, we see that we are not all that different and have some intertwining similarities, and this is the beauty that makes earth.”

2023级新生Joyce Wambui Kiarie来自肯尼亚。她把在燕京学堂的求学之旅比做人生剧本的书写。每个人都会成为他人剧本中的角色,但无论写作的形式如何,她希望大家在学成回国后,都能搭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努力消除隔阂,解决世界争端问题。

Joyce希望大家在中国求学之旅中能够发现身边的美,积极了解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注重日积月累的每一次进步,在燕京学堂大家庭中尊重不同的文化和背景,找寻志同道合的朋友。

一段来自同学们父母、亲友的惊喜视频给现场所有师生带来了感动。温暖祝福和鼓励的话语,为即将踏上新旅程的同学们,带来了无限勇气和力量。

Yenching Academy is meaningful, not only because of its rich courses and its eminent professors, but also because of the people who surround it and support it. Yenching Academy is fundamentally important because it is a place of connections with interdisciplinary ambitions.

Whatever we read in a textbook remains mere paper talk unless we practice, and this takes time. More often than not, speed is not the only way to take you to a destination.

From now on, YCA is the mirror of each and every one of you, and you reflect our Academy. The same goes for your home country. As you grow older, you will see that the words you say and the deeds you do, all have meaning and consequences. I hope your time here at YCA will be fruitful, meaningful, and reflective.

董强院长首先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感谢袁明名誉院长对学堂一如既往的支持。他感谢施一公校长在百忙之中从自己的故乡杭州前来参加典礼,面对施校长这样的大科学家和远道而来的“亲故”,自己有种“近乡情怯”的感觉。

接着,董老师谈道,同学们初来乍到,仍处于一种兴奋状态中,当新鲜感悄然退去,生活、学业中的困难随之出现时,不必太过沮丧,甚而抱怨。在不了解之前,切勿轻易对所处的环境和周围的事物下结论。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暂时的困难和挑战。当能以探索、平和、客观的心态面对新的多元背景、文化习俗、学习生活环境及周遭事物时,一段真正的旅程才正式开始。

董院长谈到诺贝尔文学奖赫尔曼· 黑塞名著《悉达多》中的一句话,“写作虽好,思考更加重要;聪慧虽不可少,耐心更为关键”。这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语言为例,它远不止是背诵单词和阅读文章这样的基本功训练。揣摩不同语境下的词语选择,探究句子背后隐藏的含义,都需要我们放慢节奏,敏锐的观察和反复的实践。通常情况下,快速奔跑并不是我们到达目的地的唯一方式。

董院长提到他的导师米兰·昆德拉曾说过:“集体是个人的镜子,个人反映出集体。”从现在起,学堂是每个同学的镜子,从每一个人身上,都体现着学堂的精神面貌。这样的概念对于每一位同学的祖国和文化也是如此。

最后,他提请同学们注意,两年时光非常短暂,尤其相比于已有125年校龄的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但是,两年时光也非常珍贵,许多年轻人就在这两年内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这一届的新生将非常特别,可以亲眼见证学堂成立十周年。他殷切期望大家在学堂度过富有成果、有意义的时光,尤其期待与同学们明年共同见证学堂成立10周年的盛况,并希望同学们以优异的学业成果为年轻的学堂添砖加瓦。

You are here because the world needs you. Yenching Academy is not just a place, a chapter in your academic journey. It is a unique and powerful opportunity for you to build a future, and encourages you to begin this journey with curiosity, responsibility and empathy, being an advocator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ambassador of your culture, a builder of the cross-cultural bridge, and a pioneer of healthy change.

Today you begin a journey as a student. Tomorrow you will lead the world towards a better future!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进行主旨发言。他首先祝贺同学们来到燕京学堂,在未来的两年里,迎接大家的将会是一段非凡的旅程。他相信同学们有能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世界公民和未来全球领导者。

施校长指出,当今世界充斥着分裂和冲突,全球化所带来的进步在近年来遭到破坏。作为未来的领导者,我们不仅要学会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还要学习邻国及其他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应该认可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要掌握跨文化交流的技能,推广人类共同的价值和准则。同时,我们还应该拥有足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来适应世界,并解决未来世界所面临的难题。要怀有强大的同理心、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施校长指出,中国自古是一个高度文明的社会。古代中国给世界带来了四大发明,中国与西方之间也一直有着丰富的贸易交流。如今,中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负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我们所面临的全球挑战需要全球解决方案。而文化理解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同学们来到燕京学堂,将有机会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社会等各个角度探索中国,会形成对国家极其地位形成深刻的理解。

接着,施校长为同学们讲述了以容闳为典型的19世纪中国早期海外留学生学成归国,致力于国家发展和现代化的故事,以及1978年改革开放、中美建交后大量留学生再次赴海外学习,并用自己所学为中国和世界带来的巨大改变。

施校长指出,他自己就是改革开放政策和跨国交流的受益者。他曾先后在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求学,2008年回国。五年前,和一群志趣相投的“海归”一起建立起一所集科学、教育、研究为一体的国际化学府——西湖大学,旨在培养出能回馈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学生,为人类文明做出贡献。和燕京学堂一样,西湖大学是一座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燕京学堂的使命是通过中国学沟通中国和世界。它注重文化理解、跨学科知识、全球合作。这在今天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尤为重要。燕京学堂将成为同学们学术生涯的一个新篇章。他希望同学们用好奇心、责任心、同情心来开启这段旅程。


文字:郭一兰、静堂、李独怡、李娜

相关新闻
  •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 招生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 媒体关系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 校友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

版权所有 © 2018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