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自成立以来,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学子,其中包括二十多位来自巴西的年轻人。他们从热情的拉丁美洲来到燕园,在这里学习、生活、交朋友,中国从此成为他们青春成长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初心
燕京学堂2023级巴西学生Isabela Neris深知,自己似乎命中注定要踏上中国的土地。她在孔子学院学习汉语,在巴西利亚大学创立中国研究小组,在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工作,不久前刚在中国-巴西建交50周年的招待会上分享自己在中国学习和生活的经历。
对Isabela来说,一切似乎都像是梦境一般:从茨威格笔下的朝气蓬勃的“未来之国”巴西,历经三十多个小时飞行,来到拥有古老历史的中国,漫步在胡同街巷和北大校园,体验中国的地大物博与热情好客。她觉得,中国和巴西这两个差异巨大的国家,以奇异而又和谐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她在中国令人振奋的奇遇似乎也是命运的安排,促使着她成为中国-巴西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
回忆起自己最初对中国产生兴趣的时刻,Isabela的思绪飘回到本科“国际关系导论”的课堂上。她对中国文化的兴趣由来已久,甚至在开始汉语学习之前,她就觉得中国将成为自己未来生活的一部分。她还记得讲授那门课的老师——一位包含热情的中国研究专家——在课堂上如何激情澎湃地向学生介绍中国,并真诚地鼓励在他们有朝一日亲自去看看。那位老师生动的教学激发了Isabela对中国的好奇心,点燃了她到中国学习的梦想。那时,她还不曾设想那位教授会为她写下北大燕京学堂的推荐信,成为她来到中国的敲门砖,也不曾预料自己会在中国结交许多朋友,并在这里开启全新的生活。
通过孔子学院提供的奖学金,Isabela首次跨越海洋,来到中国参加夏令营。曾经遥不可及的中国终于近在眼前。在夏令营的日子里,她走进了大连大学的校园,参观了充满生活气息的学生宿舍和教室,这些亲身经历进一步激发了她对于在中国深造的向往。尽管全球疫情的阴霾暂时阻碍了她的留学计划,Isabela的学习步伐却未曾停歇,她继续沉浸在对中国文化的探索之中,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
本科毕业后,Isabella选择在中国驻巴西大使馆工作,担任公共外交和社交媒体的外交顾问,从事媒体与文化交流等工作,致力于向巴西传播中国文化。她清楚地记得在自己组织的第一次文化活动中,在巴西的一家影院内为孩子们放映中国动画片的情景。看到人们对中国文化从好奇到理解,她觉得那是自己人生中最棒的体验之一。
当说起如何进行跨文化沟通时,Isabela说道,“你只需给自己一个机会去了解其他文化,这是打破任何偏见和障碍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开始的。”
求学
从2023年秋天来到北京已经一年多了,回忆起过去这段时光,Isabela笑着说自己经历了太多新奇而难忘的事情。比如,她很喜欢北京的糖葫芦,外壳酥脆甜蜜,内里柔软酸甜;又比如,她和朋友们第一次造访哈尔滨的冰雪大世界,为了保暖,她在鞋子里垫上暖贴。她还记得自己在大使馆工作的时候曾写过一篇关于哈尔滨冰雪节的稿件,但这一次她是真正到了银装素裹的中国东北,感受了零下二十度的哈尔滨。除了北国的冰雪,Isabela的脚步还踏及内蒙古、成都和重庆,领略了不同的风土人情。她想,如果不是通过“行万里路”,她永远也不会知道中国是多么辽阔而多样。
谈起燕京学堂提供的学术资源,Isabela说,自己永远也不会忘记“阅读中国文学经典”(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这门课程。阅读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完全超出了她的舒适区。她发现通过阅读《论语》等经典,自己能够更好地识别和理解一些外交理念和说法的来源。在她看来,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无迹不至,无论是在正式的外交场合,还是在与中国朋友的日常亲密交流,抑或是在欣赏中国电影或戏剧表演时,传统思想的痕迹都随处可见。
除此之外,她还特别喜欢“当代中国女性”(Women in Contemporary China)这门课程,它为她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现状的重要视角。尤其是在人口问题愈发突出的当下,了解中国女性的处境和期待有助于她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人口与社会政策。
除了在燕京学堂学习之外,伊莎贝拉还积极参与了北京大学提供的课程,探索自己的兴趣。在“中国人口”这门课程中,她不仅吸收了丰富的知识,还通过数据分析和课堂讨论,深化了对中国出版行业的了解。在这门课期末论文中,她采访了在巴西长大的二代华裔女孩,探讨她们在两种文化之间徘徊时如何做出婚姻和职业上的选择。
寻梦
Isabela在燕京学堂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新方向。燕京学堂十分支持学生自发开展有利于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活动,在这样的鼓励下,她邀请了两位巴西驻华使馆的外交官来学堂和同学们进行了一次讲座交流活动。在活动期间,她展现出的责任心和领导力给使馆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使馆邀请她作为巴方代表参加今年9月举行的中国-巴西建交50周年招待会。
在谈到这次经历时, Isabela 仍然觉得这像是一场梦:能在外交领域的重要人物面前,谈论自己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经历,阐述自己对中巴关系的看法,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
她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选择了“反差”(contrast)作为发言的关键词:她来自巴西利亚,这座城市只有短短七十年的历史,相比起她的求学之地北京,可以算是非常年轻;当她准备入睡时,她的父母的一天则刚刚开始。她的生活充满着反差,传统与现代,晨昏日暮,她仿佛身处在两个世界之间,而这两个世界又是与她身份无法分割的部分。“反差”也是描述中国-巴西关系的最佳词语,两个国家一个分别位于南北半球,各自拥有独特的历史,但又在基础设施、商业贸易、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开展战略性、互利性与全面性的合作。反差意味着“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也是她对中国-巴西关系的积极展望。
这段简短的发言仅有两分钟,但却是Isabela 永远不会忘记的一刻。在她发言结束后,中国国家副主席韩正对她在燕京学堂的学习经历进行了许多赞扬,并祝愿她学业顺利。Isabela感到,这次经历让她更加坚定自己成为外交官的梦想,也让她意识到自己有能力、有激情从事这份职业。她非常感激燕京学堂,因为正是学堂给了她机会组织那场讲座,也让她能够建立联系并获得这宝贵的机会。Isabela目前正在准备自己的硕士论文,她打算研究中国和巴西在航天方面的合作。未来,她打算准备外交官考试,从事与此相关的职业。她还想提升自己的汉语水平,正如她说,“当我能够真正用汉语进行演讲和阅读历史时,我将会打开更多扇门。”
尾声
对有志于从事外交事业的学子,Isabela 提出了这样的建议:“从零开始,专注你所热爱和坚信的事业,全力以赴,不必设想太远,却也切勿放弃梦想,因为梦想往往会成真”。
文字:吴欣璇
图片: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