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世界读书日,2025年4月25日,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图书馆特别邀请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比较文学学会荣誉主席,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砺德讲席教授,湖南师范大学潇湘学者特聘讲座教授张隆溪,进行了题为 “Potion and Poison: Chinese and Shakespearean Dialectics”(药与毒:中国古典作品和莎士比亚戏剧的辩证关系)的专题文学讲座。讲座以“药与毒” “治病与致命” 的辩证关系为切入点,深入解读唐宋时期中国文学作品《梦溪笔谈》《因论七篇》与西方经典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之间的对话与关联。

张隆溪教授指出,在世界文学的阅读框架中重新审视莎士比亚作品,有助于突破传统批评视角,从跨文化的角度发现新的诠释路径。讲座强调了在全球语境中理解文学经典的重要性,也呼应了当前文学研究中有关文化多样性的讨论。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就中西悲剧与戏剧形式的差异、文学翻译实践、汉语言文学的全球传播等议题,与张隆溪教授展开了深入交流。张隆溪教授鼓励同学们以世界视野阅读经典,从中获取跨文化理解与欣赏的乐趣。此次讲座加深了师生对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理解,参与讲座的同学均表示收获满满。

杨深深(中国,燕京学堂2023级学生):Potion和Posion二词,不仅在读音相近,在意义上也存在辩证的关系。张隆溪教授从沈括《梦溪笔谈》、刘禹锡《鉴药》等文章出发,引导大家思考《罗密欧与朱丽叶》里毒药具有的作用,并从个人影响拓展到社会治理。讲座为理解莎士比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角度,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中西文化对话的可能性。
张小月(中国,燕京学堂2024级学生):张隆溪教授以跨文化的研究方式,带我们领略了世界文学的阅读乐趣。他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药”与“毒”展开讨论,引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悲剧核心,揭示了药与毒之间的辩证转换关系。这种跨越东西时空的对话,让经典焕发出超越性的思想光芒。
Kai Moreno Momiejo(西班牙,燕京学堂2023级学生):本次阅读沙龙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们对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全球联系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强调中国文化与艺术中与其他文化相通的主题和发展,有助于促进相互交流。
Andrew Rule (美国,燕京学堂2024级学生):我一直深信文学的重要价值。张隆溪教授若仅就中国文学与莎士比亚作品中对毒药与药物的描写进行对比研究,这本已令人受益匪浅。然而张隆溪教授更进一步向我们揭示了,毒药与药物的辩证关系可以作为隐喻,延伸至社会的各个领域,从医学到治国,乃至文学创作本身。正如古希腊雅典人相信悲剧故事是一种有益的"毒药",能够治疗社会弊病。张隆溪教授将其深厚的莎士比亚研究造诣与广博的世界文学知识融会贯通,实在令人振奋。这场讲座传递出一个深刻洞见:任何伟大的文学作品都能以微观叙事折射出人类文学与社会的广阔图景。

文字:赵盈、杨深深、张小月、Kai Moreno Momiejo、Andrew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