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施身自謂也”,强调的是主体自我意识的参与和互动。“门”,由“两扇窗”(門)简化而来,本身作为建筑客体的代表构成部分,同时是空间与空间之间的分隔与联结。通过一道“门”,我们得以从一个客体空间走向另一个客体空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发生互动,而主体与主体之间亦有了联结。“我,門”,一方面讲述的是主体(我)与客体(门...
2021-05-03
2021年4月23日下午,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飙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的师生带来了题为“再生产性的国际人口流动”(International Reproduction Migration: the case of China)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燕京学堂学业主任陆扬主持,是燕京学堂2020-2021学年必修课“中国专题系列讲座”的第四讲。讲座结束后,项飙教授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分享了他...
2021-05-03
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学生团队组织的跨学科文化展“我,門”(Through our door)将于2021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静园四院开幕。展览分为历史(history)、文化(culture)、艺术(art)三个板块,其中文化板块集中聚焦于“作为人的主体”与“作为建筑物的静园”之间的互动关系。策展团队采访了三十余位曾与静园建筑发生过密切互动的北大教授、教职...
2021-05-03
由北京大学燕京学堂学生团队组织的跨学科文化展“我,門”(Through Our Door)将于2021年5月5日在北京大学静园四院开幕。展览分为历史(history)、文化(culture)及艺术(art)三个板块,其中文化板块集中聚焦于“作为人的主体”与“作为建筑物的静园”之间的互动关系。为此,策展团队收集了相关的档案图片和文献资料,并采访了三十余位曾...
2021-05-02
袁明老师和静园的缘分从1962年就开始了。从学生时代在国际法教研室中聆听教授的谆谆教诲,到 2016年接受学校任命成为燕京学堂的院长,她和静园的故事不断续写着。袁老师分享道,在这六十 年的沧桑里,一届又一届学子在这个空间里学习、思考、生活,而这个空间本身也在一代一代的交替 传承中变得更加美好。Q:请问您在学生时代对静园的印象是...
2021-05-01
罗新老师从1981年起在北大中文系求学,1989年开始转入历史系,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随后留校任教,与静园相伴度过了四十余年的时间。忆起静园,罗新老师如数家珍地分享了自己的静园印象——既有四季更替带来的自然之美,也有来自中文系教务冯先生的一份独特温情。
2021-05-01
自1986年考入北京大学后,邵燕君老师在中文系取得了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已在北大度过了35年的时光。作为“北大评刊论坛”的主持人,邵老师曾与志同道合的文学爱好者们共聚静园五院,在五院一间不大的会议室里,他们带着对文学的热爱,六年如一日地追踪点评着国内的十余种主流文学期刊。一批批属于未来文学史的扎实史料,...
2021-05-01
王韫佳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专业领域为语音学,主要从事汉语语音学的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习得研究。王教授对静园感情很深,从写博士论文时在实验室深夜挑灯做研究,到导师七十大寿时为导师策划庆生,再到导师离世后在五院吊唁追忆与送别,王教授细数着和静园的一个又一个故事,一段又一段回忆
2021-05-01
从1982年本科入学,到1992年博士毕业留校任职至今,张帆老师见证了静园二院的四季更迭、花开花落,也见证了北大精神的薪火相传。从张老师本科入学到今天的39年间,静园二院经历了两次修缮,六个院子里的办公院系也经历了几波轮转。它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北大学子,始终是朗朗书声中那安静、典雅、低调的背景色。
2021-05-0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
北京大学静园三院
邮编:100871
电话:010-6275 3625
Email: yca@pku.edu.cn
电话:86-010-6274 4510(国内)
86-010-6276 6358(国际)
Email:yca-admissions@pku.edu.cn
电话:010-6276 8317
Email:gycapr@pku.edu.cn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career@pku.edu.cn
电话:010-6275 6761
Email:ycaalumni@pku.edu.cn